正文 第23章 思考比知識更重要(1)(2 / 3)

期中考試過後不久,語文教師拿著幾篇學生的作文給我,說是與我有關,要我看看。我懷著一種忐忑的心情翻開了學生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老師》這幾個同學在作文中都寫到了對於我處理“玻璃事件”的看法。他們分別寫道:“老師,陳萍建同學是搞衛生時不小心碰破了玻璃,而且他的手還被玻璃劃破了。他賠玻璃是冤枉的,您這樣處分他,他傷心極了。”“老師,您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可老師發怒時的樣子真難看。我知道您是想維護您的麵子,樹立自己的威信,可恰恰相反,這樣做,卻破壞了您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敬愛的班主任,即使是我們有錯,可我們畢竟是您的學生,您能否用另一種方式來批評、教育我們?……”“老師,生活在陽光下,我們感到溫暖。置身於冷酷的寒風中,我們全身都在發抖。我們真希望老師永遠是陽光。”……

我明白了陳萍建打破玻璃的緣由。看到同學們這些肺腑之言,我此時臉發熱,心不安,沉思起來。是啊!一個好的班主任,應當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班主任平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學生都關注著、評判著。班主任用什麼方法施教,用什麼態度與學生相處,既影響老師的形象和威信,又關係到教育效果的好壞。當老師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時,給學生心裏投下的是一團陰影,學生就會怕和你親近,甚至與你相對抗。這樣,就等於把自己的教育對象拒之門外,工作就會處於被動。

我對“玻璃事件”的處理,方法不妥,最終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在同學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究其根源,是因為自己沒有具備一個班主任應有的良好素質而造成的。如何挽回這不良的影響,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呢?我請教了其他幾位同事。其中有的人認為:老師應該和學生坦誠相待,碰到這樣的事情,要向同學們做個誠懇的自我批評。可大多數教師,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的班主任認為:向學生作檢查,太丟老師的麵子了,這樣做隻會更加破壞老師的威信,助長學生的“邪氣”上升。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前者。我放下班主任的架子,首先與陳萍建個別交換了意見,向他承認:由於自己工作態度粗暴,方法簡單,給他心靈造成了傷害。然後,在班會課上就此事向全班同學作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誠懇的反省,懇請陳萍建和其他同學原諒。由於我的態度很誠懇,語言懇切,說完後,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從這掌聲中,我聽出了同學們對我的理解、鼓勵和鞭策,從他們的眼神中,也看到了一顆顆跳動的、純潔的心。經過這次班會和以後一段時間的努力,全班同學的心又回到了我的身邊,師生的感情在誠摯的諒解中進一步加深了,同學之間團結友好的氣氛更濃了。我用自己的行動終於換回了同學們對我的信任。

事情盡管過去了好幾年,可現在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正是借鑒了這件事留給我的教訓和經驗,使我在以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能夠積極努力,不斷進取並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就是我要永遠保留這幾篇文章的原因。

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千姿百態的人,學生個體差異的多樣性和教育環境的複雜性,決定了教育工作的難度,也為教育出錯“埋下了伏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失誤是難以避免的。但不能因為難以避免就不避免,一如交通複雜容易出車禍,我們不能一任車禍發生。問題的關鍵在於,失誤發生以後,我們以什麼態度對待它。

這就需要反思。上述案例就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反思。反思的過程主要表現為一個不斷否定自我、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刷新自我、創造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歡樂的,但過程是痛苦的。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具備良好的個人心理品質。首先教師必須具有積極向上、完善自我的個人需要;其次要有承擔問題、改正錯誤的勇氣;第三是需要誠實和真誠。其中誠實、真誠、勇敢是最重要的。案例中的班主任教師從學生的批評中得知自己工作的簡單粗暴對學生造成了傷害,最後他選擇了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向學生檢討。這位老師最終選擇的是誠實、真誠和勇敢。

總之,反思是班主任提升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個人反思是各種學習的基礎。隻有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使每一位班主任自覺修正錯誤、接受新觀念、新知識,提高技能、智慧和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使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實現自我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沒有反思,就會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有了反思,才會促使新時代的中小學班主任自己去分析原因、尋找對策、解決問題;反思既是新時代的中小學班主任解決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和手段,更是新時代的中小學班主任奮進的動力和階梯。

反思幫助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