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思想最外顯的痕跡表露。所以有人說錘煉語言,就是錘煉思想;追求表達的獨特與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獨特與精致。你想證明你是個思想者而不是糊塗蛋,那麼你就得拿起筆來,而不是和他人爭個麵紅耳赤;你想證明你是個思想者,而不是一廂情願的相思者,那麼就請你用文字來證明你的儒雅、你的智慧。中國曆來崇尚的君子是“納於言而敏於行”,不要你巧舌如簧,要你把事做出來。對於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來說,重要的行動之一,就是把你的思想寫出來,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書,讓人捧著,看得見摸得著,心服口服。
或許,我們不會形成某個教學流派,但我們至少不能忘記雨果“沉思就是勞動,思考就是行動”的良言。或許,我們不會創立某種教育學說,但是教師職業決定了教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精神生產上,而非物質生產。寫作是精神生產的最重要的確證,離開寫作,教師的精神就失去了一種存在的見證。德國人把一生要做的三件事列為蓋一棟房、種一棵樹、寫一本書,寫一本書,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精神確證。有人說:“一個奧運冠軍要是沒有寫出對運動生涯的獨特感悟,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要是沒有留下一部‘兵法’,一個著名的演員要是沒有帶出有造詣的學生或形成自己的演藝理論,那是多麼遺憾的事!語言是存在的家,人類的進步、知識的積累、文明的創造、文化的積澱,主要就是以文字符號為載體,以文字的創製來體現的。”那麼,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把自己的教育故事、經驗或思想形成文字,為自己的存在找到一個精神的家,那不隻是遺憾。陳桂生教授說:“教師勞動所提供的,是勞務,不是產品,並且作為教育產品的學生,屬於‘社會產品’,是在許多教師和不是教師的人們影響下自我努力的產物……多數教師的個人辛勤勞動成效被湮沒在‘社會產品’之中。”班主任們,拿起筆來吧,一個人如果習慣湮沒,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隻要你願意,你手中的筆誰也無法奪走。
此外,就現實生活來講,一個人能在多大的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證明這個人有多大的影響力。寫作就是在努力地開拓自己發表言論的渠道和空間。寫作的另一個好處在於,使你獲得報刊上的發言權的同時,還獲得生活中的發言權。有發言權才有改變權,生活就是這樣。
經典教育語錄
?瘙 嚔 要使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和領會到:他的每一步、每一個行動都會在他身邊的人——同誌、父母、教師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響。隻有當他不給別人帶來災難,不欺負和擾亂別人時,才能成為一個生活得平靜而又幸福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瘙 嚔 生命短促,隻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
——莎士比亞
?瘙 嚔 道德準則,隻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隻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