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堅持夢想直至成功(2)(3 / 3)

我想再次請你記住的是,這五年裏,不管發生怎樣的困難,你都要“絕不、絕不、絕不能放棄”,因為五年時間,並不是很長。

堅持就是勝利

有這樣一個教育故事:

有位學生問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才能修學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聽了並未直接作答,隻是說:“今天我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後甩,然後再盡量往前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天做2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

有九成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半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隻要願意,人人都能做到;堅持又是最難做到的事,因為它需要人的恒心、意誌和毅力,誰能真正做到,誰就能成功!柏拉圖做到了,他後來成為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內科醫生威廉·奧斯羅,堅持每天晚上休息前讀書15分鍾,結果成了當代最偉大的內科醫生之一。當今很多顯赫有名的醫生都曾是他的門生,幾乎所有目前行醫的醫生都是他的醫學教科書培養出來的。

一個人在向前跋涉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因為無力克服困難而退縮,這樣往往會前功盡棄,此時需要的隻是再堅持一下。

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重量級拳擊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四年多的時間沒有登上拳台的拳王阿裏,此時體重已經超過正常體重二十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醫生給他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裏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手比賽的支柱”,他憑著頑強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歲的阿裏與另一位拳壇猛將弗雷澤進行第三次較量(前兩次一勝一負)。在進行到第十四回合時,阿裏已經精疲力竭,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似乎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會讓他轟然倒地,他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十五回合了。然而他拚著性命堅持著,不肯放棄。他心裏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隻有大口出氣的份了。比賽到這個地步,與其說在比力氣,不如說在比毅力,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了。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栗,以為阿裏仍保持著體力。這時,阿裏的教練鄧迪敏銳地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意思,他將此信息傳達給阿裏,並鼓勵阿裏再堅持一下。阿裏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弗雷澤表示“俯首稱臣”,甘拜下風。裁判當即高舉起阿裏的臂膀,宣布阿裏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裏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發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了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他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在大三時被分配到青海做鑄造工人。其他分配到廠裏的同學大多放棄了學業,整天打撲克、喝酒,但朱清時依然堅持學習數理化和英語。六年後,中國科學院決定在青海做一個重要的項目,這時,朱清時脫穎而出,開始了他輝煌的事業。

很多人可能說他運氣好,因為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如果他沒有堅持積極地學習,也無法得到這個機遇。

所以,隻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隻有不斷地堅持,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緊緊抓住,取得成功。

這就是我們對班主任們的最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