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湖的春色美不勝收,同學們流連忘返。孰料他班級的兩個學生悄悄地脫離了大部隊,和幾百人玩起了“貓捉老鼠”。一個時辰過去了,那兩個學生仍不見蹤影,派出尋找的幾撥師生全都無功而返,隨行的校長急得腦門上直冒汗。等到那兩個搗蛋鬼悠閑地出現在集合地點,天色已晚,原定參觀魯迅紀念館的計劃隻好放棄,讓四百多學生氣得直跺腳。
“都是寬容惹的禍!”有誰下了結論。
真是寬容惹的禍嗎?在年級組召開的班主任例會上,這位班主任反思了自己的做法,他說:“這次春遊中發生的偶發事件讓我苦惱了好幾天,起初我就是想不通,我總是用微笑對待學生,和藹地與他們談話,我以為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好多事情應該用協商能夠解決的,可事到緊要關頭他們卻讓我難堪。春遊前班級裏好幾位學生違紀,我找他們談過話,他們都信誓旦旦的,沒成想……但我還是以為寬容沒錯,錯在我沒有把握好度。有人說真理再往前邁一步就成謬誤,這意思我今天才徹底體會出來。一味地寬容等於縱容,這教訓是深刻的。”
何老師說:“有個男生背地裏叫我‘何仙姑’,不巧被我聽到了。那學生嚇得夠嗆,以為我會對他怎麼樣。我是心裏有氣,真想對他發一頓火,可我忍住了。班裏一些出頭露麵的事,我還照樣讓他去辦,結果他主動給我寫了一封信,就給我起外號的事情向我道歉。他說,老師的寬容讓他感到無地自容。你瞧,寬容不是蠻有意義的嘛。”
“看來,還是要理解寬容學生。不過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通過討論,大家形成了共識。
會後,那位班主任找了那兩名在春遊中擅自行動的學生,用邱少雲在大火麵前為了保證整個部隊不被暴露,寧可忍受烈火的焚燒也一動不動的事跡教導學生,進而指出遵守集體活動規則的意義,使他們從中認識到自己違反集體活動規則的嚴重後果。那兩位學生竟主動提出要在班級做一次公開檢查,倒讓這位班主任大感意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師生換位思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心理換位,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寬容和理解。理解、寬容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衡量一個教師素質高下的標準。教師以理解、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時候,他的內心也變得高尚起來。教師每天要與千差萬別的學生接觸,要處理學生中形形色色的偶發事情,沒有博大的愛心不行,沒有理解寬容的態度也不行。
上述事例中教師對那兩位不遵守集體活動規則的同學采用的就是理解寬容的態度。大凡對這類學生,教師最易產生偏見,甚至采用大棒政策,傷害學生稚弱的心靈。教師必須了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了解不同層麵的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可對他們進行適時的心理輔導,用寬容友愛帶領他們走出青春的誤區。
教師常常教育學生,多一點寬容;那麼對待偶發事件,班主任也請多一點寬容。
多理解,少責怪
有一句話叫“理解萬歲”,確實,班主任對學生應有一顆理解之心。特別是當一些偶發事件發生時,班主任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多替學生想想,而不是去無謂地責怪,這樣才能既處理好偶發事件,又不傷害學生稚嫩的心靈。
請看下麵的案例:
趙玲轉到我班,總是與大家格格不入。她個子大,很靦腆,下課後,從來不離座位,在那擺弄手絹、本子。這些東西,都是以前班上同學送的。
我觀察了她幾天,她在留戀原來的集體。雖然班幹部主動接近她,她還是愛答不理的。
這天下午,學校要求各班製定學習計劃,我拖延了放學時間。
“趙玲尿褲子了。”突然,後邊不知誰喊了一聲,我的心咯噔一下。當時,教室裏一下子靜極了。隻見她位子底下的水跡在漸漸擴大,我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可不能讓孩子下不來台,這麼大的女生,又是新轉來的,弄不好,傷了她臉麵,以後她怎麼在這個班級裏呆呀。我的這個擔心和念頭,已由我的眼神傳給了同學們,要不為什麼大家都靜靜地看著我,顯得那麼緊張呢!有個討厭的小男孩撲哧一聲笑了,幸好他捂了一下嘴,我迅速地瞪他一眼,嗔怪地衝他搖一下頭。
“趙玲,都怪我,是我拖堂,沒留去廁所時間,真對不起!”我非常誠懇地說出了這幾句話。
班上沒有聲音,靜得出奇。
“趙玲,怎麼不舉手告訴我?你一定是不好意思打斷我講話,你真懂事,這麼顧全大局,該受到表揚!”剛說到這兒,趙玲一下趴在桌上哭了。我急忙拿著墩布走過去,被同學搶了過去。同學在拖地,我撫摸著她光滑黑亮的頭發,說:“你別哭,真的怪我,你看,全班同學沒一個人笑話你,你是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