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以正確的心態麵對(2)(2 / 3)

麵對傳統師生關係中這種角色的急劇轉型,需要教師作出怎樣的選擇,才能適應和應對挑戰?

盡管在今天學校的課堂上,麵對教師和全班同學,會說出:“有了教案,誰不會上課呀”的學生並不多,但這也許並不僅僅代表了單個學生的話語,而是隱含了學生群體對教師教學的諸多不滿:如教學內容的枯燥、教學形式的單調,教學語言的貧乏,甚至蘊涵著對現行教學體製的反叛意識。那麼麵對這種情形,班主任如何既能維護自己的威信,又不損害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當在課後深入探詢學生這個做法的原因是什麼:是對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不滿意,還是一時的衝動;是認為學科知識的簡單,自己已掌握了不需要聽課,還是故意與教師作對?

當今社會信息的多元化,新的價值觀、新的文化信息通過各種傳播渠道不斷湧現。對學生而言,學校和教師不再是惟一信息源的狀況,使教師和學生同處一個信息接收的平麵,以往教師所依賴的傳統教育優勢因此逐漸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在今天學校教育過程中,處於信息化來源多樣化時代的教師,不能簡單地固守教師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的傳統觀念,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師生都麵臨著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發展的共同任務。所有這些變化,不能不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位置,以一種全新的視野看待、了解和研究學生。

努力構建民主文化背景下的教師權威,構成要素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學術素養和教師對學生真正的愛。在傳統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常以法定的權威者自居,帶著社會賦予的職業的特權,而民主文化背景下,教師扮演的角色要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和文化知識權威轉變為知識的詮釋者和組織者,而如何做到這種轉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搭建起師生積極的意識、情感、話語雙向互動的平台,抓住教育契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進取意識和表現意識,促成學生主動融入教學過程;以教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意換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情感投入,以自己對文化、科學、藝術的虔誠與追求,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掌握和探索;給予學生平等的話語權利,創設激發學生敢於說出自己見解、對教科書和教師教學內容及方式提出異議的話語氛圍,建立促進學生勇於評價現行教學過程與方式的激勵製度。教師隻有在師生意識、情感、話語的互動過程中,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術素養和對學生的情感,也隻有在雙方多維的互動過程中,學生會認同或接受教師的人格魅力、學術素養和對他們的情感。

別做“自我欺騙”的處罰

有一位網名叫“無憂”的老師,在文章中描述了一位班主任處理一件偶發事件的過程。文章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男生對著教室門踢了一腳,剛好被他的班主任看到。班主任把這個男生叫到辦公室,板起臉孔教訓了一頓,並責令其寫檢討書。男生沒有辦法,隻得寫好,恭恭敬敬地交給班主任。班主任就沒再為難他。他走出辦公室,在教室門口,像要發泄心中惡氣一般,對著大門就是一陣猛拳,響聲比剛才那腳踢的還大。門開之後,他高昂著頭顱,誇張地嚼著口香糖,趾高氣揚地走向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