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以正確的心態麵對(2)(3 / 3)

這一切,都看在了我的眼裏。從我個人來看,這個班主任對男生的教育並沒有成功,甚至有可能還起到了反作用。可是班主任卻隻是覺得學生已經寫了檢討,也做了保證,以後這樣的事情大概不會發生了,自己的教育已經達到了目的。但他沒有想到學生根本就沒有聽進去,誰也說不定背著他的麵,學生又會做什麼,也許還會故意毀壞其他的東西。

我為什麼能得出這麼一個跟班主任完全相反的結論呢?因為多了一雙眼睛,我不但看到了男生在班主任麵前的恭順,還看到了男生離開辦公室後的反應。我覺得,我們做班主任的,都應該多這麼一雙眼睛。

案例中這位班主任的教育確實是失敗的,但是他的自我感覺卻正相反,他覺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實際上他自己騙了自己,而且浪費了不少精力和感情,做了無用的功。這種事情在學校教育中多極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教師隻看見了學生“在我麵前”的表現,沒有看見學生的真實表現。“無憂”老師因此建議班主任教師多長一雙眼睛,學會從另外的角度看學生、看自己。我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為什麼許多老師隻有一雙眼睛而長不出另一雙眼睛呢?

可能他們誤把學生的保證與學生的行動等同起來了。

很多教師都以為,學生隻要下了保證,行動就會跟上來。其實這在很多情況下都隻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已。言和行果真能如此一致,教育就是太簡單的事情了。

那麼,學生做不到的事情,他為什麼要做出承諾呢?這至少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迫的。許多老師其實是逼著學生寫檢討做保證的,這種老師似乎愛聽謊話。學生沒辦法,隻好投其所好,求得過關。第二種情況是學生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他承諾了自己實際上做不到的事情。這不屬於欺騙,是自我認識水平問題。學生是未成年人,缺乏自知之明是很普通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當老師的,就準有自知之明嗎?我們不也常常有保證完成的任務最後沒完成嗎?這不算說謊。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與其說學生喜歡騙老師,不如說老師喜歡自己騙自己。他隻是覺得學生已經寫了檢討,也做了保證,以後這樣的事情大概不會發生了,自己的教育達到了目的。就這樣,把自己騙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教師為什麼會喜歡騙自己呢?莫非這種欺騙能給他帶來好處?

是的。這種自我欺騙最直接的好處是緩解教師本人的焦慮。學生犯錯,我很生氣;學生承認了,我的氣就消了一半;學生又保證今後不再犯,我甚至可能高興起來了,我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所以,讓學生承認錯誤、寫檢討、下保證,與其說是一種教育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教師的自我安慰方法,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心理止痛片”。

所以真正的優秀教師是很少搞寫檢查、下保證這一套的。一位外國教育家甚至說,沒有必要讓孩子認錯,關鍵是幫助他改正。這話有道理。我們許多老師都以為學生隻有先承認了錯誤才能改正錯誤,這個推理是經不起推敲的,事實上我們的許多錯誤都可以不必向別人承認,自己就逐漸改正了。

所以真正的優秀教師總是更重視學生“不在我眼前”的表現,因為他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讓我滿意”,而是使學生得到真實的提高。因為他懂得,教師個人的教育目標與真正的教育目的並不總是重合的,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誤把自己的目標看成客觀教育的目標,那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所以真正的優秀教師是一些最不愛欺騙自己的人。

麵對問題要探究

有一位叫“黃玫瑰”的女網友是一所小學的班主任老師,她講了一件自己親身經曆的教育事例:

“你為什麼爬樹?”我壓著心頭的不滿看著眼前這個黑黑的孩子,早上我剛和他們講到不能爬樹,這不,剛吃過中飯,就有小朋友來告狀說他爬樹。

“我……我找不到小朋友了。”

“找不到小朋友就可以爬樹了?”對他的回答我又好氣又好笑。

“我看不到他們,我就爬到樹上想看看他們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