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堅持正確的處理原則(1)(2 / 3)

上麵這個案例中的班主任在處理偶發事件時比較充分地體現了一種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考慮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因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中學生所犯下的許多錯誤都不能歸於品德問題。當出現類似的偶發事件時,班主任如果能更多地從心理的角度去理解,並加以引導,將會是成功處理事件的關鍵。

在對待偶發事件的當事人時,班主任要學會“移情”,時刻保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以自己的誠意去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既一視同仁,又因人因事而異

偶發事件既可能發生在後進生和普通學生身上,也可能發生在優等生及學生幹部身上。不管是誰出了問題,都應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一視同仁,按班規校紀解決和處理,而不能有所偏頗。事實證明,處理偶發事件時不公平,則不僅不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而且有可能使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產生強烈的反抗心理,也會使其他學生產生不滿情緒,造成師生關係的對立,並有可能導致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因此,處理偶發事件,必須一視同仁。

然而,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思想、個性等具有差異,因而,在處理偶發事件時,又要因人而異。偶發事件經常發生在後進生身上,而後進生自尊心特別強,自卑心理也很重,他們十分看重老師、同學對他們的評價。因此,班主任在處理發生在後進生身上的偶發事件時,要特別注意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且要注意批評教育的時機、場所、氛圍及語言的使用等;否則,就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甚至使師生雙方頂撞起來,從而把事情鬧僵,搞複雜。同樣,對於不同氣質、性格特點的學生,也要區別對待。

有位班主任先後遇到同樣的偶發事件,由於處理方式不同,其結果大相徑庭。該老師三年前剛走上講台,有一次上課時發現一個成績較差的女生竟旁若無人地在玩蠶。頓時,一股怒氣衝上心頭,她一把抓起蠶盒子,連同蠶一起扔出了窗外。教室裏寂然無聲,那女孩驚恐地望著老師,繼而流出了委屈的淚水。從此,教室裏多了個空位。

三年後一次英語課上,正當她講得起勁時,忽然發現一個學生把頭伸進了抽屜,走近一看,發現該生正在專心地端詳著幾條白白嫩嫩的春蠶。她的心為之一顫,特別是當她看到該生驚恐的大眼睛時,她抑製住不平靜的心情,溫和地問:“知道‘養蠶’用英語怎麼說嗎?”該生搖搖頭。“那麼桑葉呢?桑樹呢?蠶絲呢?……”她把這些單詞寫在黑板上,繼而從蠶講到蠶絲、蠶繭、蠶蛹,又講到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學生們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最後她意味深長地說:“養蠶是一種有益的活動,但是如果因為養蠶而耽誤學習,那好不好呢?”學生們恍然大悟,那位玩蠶的學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令人驚奇的是,第二天在她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隻小盒子,下麵壓著一張紙條:“老師,我錯了,我把正在吐絲的幾條蠶送給您,表示我的敬意,因為您使我真正明白了人們為什麼把老師喻為春蠶。”

同樣,在處理偶發事件的時候也要做到因事而異,就是指要根據偶發事件的性質進行不同方式、不同範圍的處理。如:對於諸如早戀等隱私性問題的處理,一般不宜公開化,而應更多地進行個別處理,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於打架之類的偶發事件,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製止,並迅速作深入調查,最後公開處理結果,以明是非。這樣,既可使事件參與者受到教育,又可使其他學生引以為戒,避免和減少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