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堅持正確的處理原則(1)(3 / 3)

大局意識不可缺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下午自習課,我去教室,老遠就聽到教室裏傳來爭吵聲。循聲看去,兩個搗蛋鬼正在“鬥雞”,其他人則分成兩派,“加油助威”。此時早有人通報我快到場了,教室裏一下子靜了下來。我見交戰雙方雖麵紅耳赤,但都知趣地回到了座位,便緩步走進教室,眼光故意看著窗外的操場,一會才轉過身來對大家說:“剛才是哪些人在為操場上的排球運動員加油啊?”同學們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兩個交戰者以為我未發現他們,頭抬了起來,課堂很快平靜了下來。此時,我的謊言無疑起了兩個作用,一是穩定了交戰雙方的情緒,讓他們知道:還好,老師並不知道,我們安心地聽課吧;二是轉移了同學們的視線,讓他們知道:慶幸,老師還以為我們在為操場上的運動員加油呢,他沒有責怪我們,安心地上課吧。因此,一場熱度很高的內戰很快冷卻。待下課後,我找了個合適的時間與交戰的二人細談,他們不僅隨即互相承認了錯誤,而且感謝老師對他們的寬容。

案例中的教師把這件事處理得很漂亮,很輕鬆。這是一種教育智慧。

當我們發現某個老師處理問題很聰明、很專業的時候,如果我們也打算變得聰明一點、專業一點,那我們光是欽佩和讚揚他就不夠了。我們需要研究一下,他聰明在何處。聰明還是有規律的。

有—個很好的研究方法,就是比較。

一般老師遇到此種情況會怎麼做呢?這我們司空見慣:衝上去,脾氣大的當場猛訓一頓,脾氣小的拉到辦公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掰開揉碎,分清是非……

他們的辦法有兩個突出的缺點:一個是情緒化。處理問題時,教師和學生都在情緒激動的當口。這種情況特別容易“走火”,旁生枝節,或者發生碰撞,造成對立。第二個是,當他們處理兩個人打架的時候,忘記了整體,忘記了其他同學。他們是被具體事件牽著鼻子走,失去了主動性,失去了對全局的掌控。所以你有時會看到老師處理具體問題,竟然淪落成一位“戰鬥員”,和某個學生吵起來了,而其他同學則成了“看客”,師生的角色全亂了。或者教師把當事者拉到辦公室大肆教育,而其他同學則無人管理——放羊了。

案例中的老師同時避免了這兩個毛病。

他頭腦非常清醒。他知道,出現這種情況,首要的問題並不是解決二人的糾紛,而是穩住全班,穩住大局。所以他的計策(“給排球隊員加油”的謊言)並不是針對兩個交戰者的,而是作用於全班(包括交戰者)。他有大局意識。大局一穩,就什麼都不怕了。至於二位“鬥雞”同學的具體問題,事後冷處理當然要容易得多了。

所以,處理偶發事件,有一條原則一定要記住,那就是要有大局意識。

采取學生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

出現偶發事件時,給過錯者施以批評是常見的懲戒方式。但是,批評不能隨意而為。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凡是出現大聲斥責的地方,就有粗魯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大聲斥責表現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應,每個教師心靈中所具有的情感素養的種子都會在這種反應中喪失殆盡。”可見,教師粗魯的批評,不但不能使學生改正錯誤,反而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進而會破壞師生之間的感情。既然這樣,教師何不換種方式,使學生在愉悅中接納教師的批評呢?我認為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用表揚來反襯

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大多數學生的優點,來反襯少數學生的不足,從而使少數學生感到壓力,並改正缺點。如碰到部分學生上課走神,教師不妨這樣說:“大多數同學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值得表揚。”走神的學生聽了這句話以後也會馬上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