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堅持正確的處理原則(2)(3 / 3)

大力挖掘積極因素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偶發事件自然也不例外。偶發事件擾亂教學秩序,會帶來負麵影響乃至嚴重的後果,但是在他們後麵往往往潛藏著許多積極的教育因素,為班主任教育學生個人或班集體提供了良好時機。借助對偶發事件的處理,可以把個別教育和集體教育囊括其中,直接關係到個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班集體的建設和發展。

班主任應該抓住有利契機,及時對學生輔以教育、疏導。偶發事件發生後,班主任更重要的工作是要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改正某些錯誤行為,並使之對全班同學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平息事端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自己用優點克服缺點,不要背思想包袱;同時,還應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隻有這樣,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實現從“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走向“學生自覺地對自己進行教育”。

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新年即將來臨,我帶的高三(1)班卻發生了一件震動全校的大事:邵兵、李誌國、張立明對高一(2)班的一個同學大打出手,從一樓追到四樓,用汽水瓶子把人家砸得頭破血流,後來在醫院縫了七針。他們看人家不順眼,找茬大罵,舉手便打;三個打一個,以眾欺寡。高三大哥哥毆打高一小弟弟,以強淩弱,在校內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本來在全體同學的努力下,我班各項工作均名列前茅,全校師生對我班讚不絕口,獲得優秀班集體稱號更是穩操勝券了,可如今突如其來的惡性事件一下子毀了大好江山。作為班主任我心裏很難受,全班同學情緒低落,不少學生眼含熱淚說,咱班還有什麼臉開新年聯歡會……

我看到這“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態勢覺得不對勁,這可是中學階段最後一個新年聯歡會啊!冷冷清清,滅火熄灶,必定會士氣不振,勢必影響班集體建設,影響同學們身心的發展。如果將壞事變成好事,促使當事者自責自省,由遇事不顧集體名譽轉變為竭盡全力為集體爭榮譽,促進全班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煥發更大勁頭,豈不是萬全之策?我想:這件事絕不能輕描淡寫,要演成重頭戲。

大計已定,這天我有意心情沉重地向全班宣布:高三(1)班不再舉辦新年聯歡會。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而當事的三個人低著頭,一副負罪受審的模樣。果然,不出所料,放學後三個人找來,心情沉重地說:“我們高三(1)班是個生龍活虎的班級,現在因為我們變得如此冷清。同學老師都覺得臉麵無光,竟然無心舉辦新年聯歡會,我們心裏更難受了。老師,您千萬別灰心,我們一定痛改前非。請您組織全班開好新年聯歡會。否則,我們一輩子也抬不起頭。”聽到這發自肺腑的表白,我明白預期效果已經產生,並答應他們再重新考慮。他們心事重重地離開了辦公室。

第二天一早,一向開朗樂觀的王葳同學送來一封信,信中寫道:“敬愛的張老師,試想今年最後那一天,其他班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惟有高三(1)班沒有燈火,沒有笑聲,那將是多麼難堪的情景。開好新年聯歡會有利於重新振作我班士氣,打一場反敗為勝的漂亮仗。”王葳還深情地寫道:“請您相信,今天幾個學生讓您臉麵無光,以後我們會讓您笑逐顏開,您會為擁有我們這樣的學生而自豪!”我明白王葳的信代表了全班同學的心聲。我看到劣勢轉化的火候已到,於是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先是宣讀了王葳的信,然後由那三個同學表明了態度,最後我鄭重宣布:不僅要開新年聯歡會,而且必須開好。為此我要求全班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以掃掉晦氣,迎來喜氣。我還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每人根據這場風波擬一副對聯,作為新年聯歡會的第一項內容。結果,哪一次大掃除都不如這次徹底,都不如這次全員上陣盡心盡力。新年聯歡會上獻對聯活動也十分成功。在聯歡期間,班長團支書帶領那三個同學到高一(2)班賠禮道歉。新年聯歡會結束了,高三(1)班又重新起航前進。

這個案例有力地說明了這樣一個教育道理:盡管偶發事件不可避免,並且會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和麻煩,但對於班主任而言,不能僅僅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麵上,而應當更上一層樓,看得更遠,做足文章,想盡辦法扭轉劣勢,把壞事變成好事,將偶發事件的處理作為開展教育、建設班級的有利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