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與學生相處有藝術(3)(1 / 2)

有位老師正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忽然發現有位學生竟在看卡通書。這時,老師非常生氣,走下講台,拿起那本卡通書就把它撕了,還狠狠地摔在地上。本以為這樣做既可懲戒這位學生,又可教育其他學生,沒想到那個學生竟當堂哭起來,還讓老師賠。頓時,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老師身上。

怎麼辦?是繼續批評訓斥,甚至讓那位學生馬上出去,以挽回自己的麵子、尊嚴,還是……這時如果教師繼續訓斥,那課堂一定亂成一團,整個教學秩序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損失可就大了。這時候,老師一定要冷靜下來,馬上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可以對全班同學說:“這件事我們先擱一擱。某某同學,你現在也別哭了,老師剛才太衝動了,我們課後來處理,不要影響大家上課,好不好?”老師的情緒來了一個“急轉彎”,很快投入到教學中,這時候全班學生一定會非常認真、投入地聽課,包括那個學生。

第三,要反省的自己的過失。

當難堪的事情發生後,老師千萬不可一味責怪學生,掩蓋自己的過失。其實,老師的威信更多地建立在與學生平等、民主相處的基礎上。因此,事後老師先要進行反省,回憶整件事情的經過,檢討自己的過失。像上麵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情的關鍵就在老師撕破了那本書,把矛盾激化了。如果當時老師不動聲色地把學生手上的書收起來放回課桌底下,事情就會不會這麼糟。因此,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自己也有錯,也有做得不恰當的地方,而且坦然承認。雖然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還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四,要妥善處理,以理服人。

班主任在處理這類學生給教師難堪的事時,一定要注意時機。有的需要“熱處理”,即抓住機會,趁熱打鐵;有的需要“冷處理”,即不急於表態或作進一步處理,讓當事人有一個內化或自省的過程,待時機成熟再處理;有時也可以向別的班主任請教。像以上這個案例,老師也有錯。因此老師在與那位學生交流前,可先買好一本書,然後主動找那位學生,先把書給他,再向他道歉。這時,學生肯定會感到不好意思,會意識到自己也有不對之處,進而再引導學生反省自己的行為,教育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時學生會覺得自己“理虧”,而老師又那麼真心真意地對他,他很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並在以後學習、生活中改正。

總之,遇到難堪的事,班主任一定不要太衝動,不要讓自己的臉“勃然變色”。

學生對你出言不遜怎麼辦

——換種思維方式,自然心平氣和

有位班主任曾在網上發過這樣一個帖子:

施××笑嘻嘻地走進辦公室,手中拿著語文課本。我微笑著問他:“施××,是否想到老師這兒來背課文?”“廢話!”施××的臉上是得意的笑容。我怔住了。參加作文比賽的四位學生不知所措地先望了一眼施××,然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於我。對麵正在批改作業的同事也被驚了一下,辦公室變得那麼安靜。

我很想當場發作,將施××劈頭蓋臉地批評一通,挽回自己的麵子,但我終於忍住了。因為我想到或許他不是故意的,是長期說話不注意分寸的自然流露;另外,他是在我詢問他“是否想到老師這兒來背課文”的時候說的這句話,或許是因為他對背出課文充滿了自信,是得意忘形所致。於是,我又一次微笑著對他說:“你要背課文,請你等老師輔導完這幾位同學的作文再進來,好嗎?等背完課文,老師還想與你探討一下你剛才說的‘廢話’是什麼意思,請你先想好了。”

輔導完學生作文,施××來到我麵前背課文。果然,他已經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看來,我剛才不急於批評他是對的。我在他的課本上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優”,他臉上有了自豪的笑容。施××不好意思地說:“我知道自己錯了,是因為說這話我已經習慣了。我想,老師聽了這話心裏一定是非常不好受的。”我趁熱打鐵:“我們從小就要學會與人談話講文明,特別是與老師或長輩說話的時候更要有分寸,這樣,你才能受到別人的歡迎。”他心悅誠服地點著頭:“老師,我知道了,以後,我一定要把不文明的口頭禪給改了。”我摸著他的腦袋說:“懂了就好,回家吧。”他開心地一擺手:“老師再見!”

發帖子的老師對事情處理得相當漂亮,舉重若輕,化“敵”為友,談笑之間,驅散滿天烏雲。

要總結經驗,人們一定會說,案例中的老師好脾氣,心理健康,有涵養,愛學生,所以能夠如此。

這麼說當然不錯。然而,我們不應忽略一個重要的維度——思維方式。

案例中的老師之所以如此處理問題,與他的思維方式大有關係。當學生對他出言不遜的時候,他在想什麼?他往哪個方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