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2)(2 / 3)

再看下麵這個案例:

快期末了,家長到學校打聽孩子的情況。家長:“李老師,學期快結束了,我來看看孩子的學習情況,她各方麵還不錯吧?”李老師:“哦,是××的家長啊!您好您好!××本學期各方麵都表現挺好的。”家長:“距‘三好生’可能還有差距吧?”李老師:“我看啊,如果學習上再加把勁,對班級的事再多關心一些,下學期同學們一定都會投她的票,她也一定會給你帶回‘三好生’的獎狀。這不,這學期就差這麼幾票,我真為她可惜。別急,下學期再來。”家長(雖有些失望但仍不失希望地):“是這樣啊,誰叫孩子還差一點點呢?好,謝謝老師啦。以後請您多關照啊。”李老師:“××是個不錯的孩子,我會繼續關心她的。”

原來,班主任從家長的談吐中知道,該家長來的目的是為讓孩子當上“三好生”,便來了個主動進攻,攔住話題,既婉言拒絕了家長未提出的要求,又給了家長能實現目標的希望,是處理得較好的案例。我們知道,由於所提要求的不合理性,一般家長難以直接表露。班主任如果可以攔住話題,防患未燃,就可以爭取主動。如果沒有敏銳地意識到家長的動機,一旦等家長提出了要求,班主任再直言表明拒絕的態度,就算不會直接損害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家長總會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

除了上麵兩種情況,班主任在碰見家長提“不合理”要求時,還要注意設身處地,給家長台階,不要在言語上起衝突。

學期結束時某學校評“市級三好學生”,有個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沒有被評上。家長生氣地找到班主任,說學校偏心,不服結果。班主任沒有針鋒相對,她先把學校給班級評“市級三好學生”的要求一一講給家長聽,並對照該學生的條件一一給家長解釋。漸漸地,該家長語音變低了。班主任見他氣勢下降,好像有悔意,便接著說:“其實,也不能怪您生氣,畢竟評優對孩子的前途挺重要的,您不了解情況,再加上社會亂評的現象不時出現,誰不疑心呢?不過,我們學校評優都是公平合理的。我知道,××平時在學校非常優秀,如果下次有機會,××肯定還有希望的!”此刻,家長已經變生氣為感動了,忙說:“原來是這樣,那我叫我們孩子再努努力吧!打擾您了。”說完,不好意思地走了。

有時,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往往是一時衝動,要他們馬上收回意見,則難以做到。此時,班主任可設身處地,給家長台階,幫他們解脫。上麵案例中,為什麼家長滿臉怒氣而來,滿麵笑容而去呢?重要原因就在於班主任在講明情況後及時給家長找台階:一是學校評優條件複雜,家長不了解情況,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二是社會上評優不公平的現象不時出現,難免讓家長疑心;三是對孩子寄予了希望。這三個台階使家長緩步而下,使事情得到了圓滿地解決。

學生家長請客送禮怎麼辦

——想發不義財,就別當教師

在人們的印象中,學校是一方淨土。然而,在“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衝擊下,學校也變得浮躁不安。不知何時,請客送禮之風吹進校園,迅速蔓延,並悄然變質。起初,還隻是賀卡到保健品,再到煙酒、化妝品、高檔手機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還有直接送紅包的。剛開始是學生給老師送,後來幹脆由家長代勞。送禮對象主要給班主任或者是語數英等“主科”老師。近些年來,越來越盛的校園送禮問題,怎麼都難以看成是對老師真摯情感的真實表達。孩子給老師送禮的目的大多非常純潔,而家長呢?送禮就未必完全出於對老師的愛,討好、攀比等成人化的動機會隱藏在其中。送禮之風一經個別人帶起,師生間正常的、高尚的感情就被摻了沙子。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能會對相關的學生多些“關照”。因為請客送禮,學習不努力、表現差的學生竟被評為三好生,使得學校公正的天平失衡,競爭向上的氣氛蕩然無存;因為請客送禮,使得孩子攀比心理加重,虛榮心劇增,“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思想在孩子心中紮根……這些無疑將汙染孩子純潔的心靈,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麵對家長送禮風,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加強自身修養,抵製歪風邪氣。

“教師本人是學校裏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要像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那樣,做好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