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1)(1 / 3)

沒有圍牆的校園

美國教育是一種自然、生動、實在而又富於人本特色的教育,學校在創設教學環境的同時,也營造了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學校既有家的溫馨與自由,又有校園的快樂與智慧,沒有一點雕琢與粉飾,使人處處感受到一種校園與自然、教師與學生,教育資源與教學需求的和諧與完美。

作為教育環境的實際載體,美國中小學一般沒有圍牆。美國的教育受到教育家杜威的影響最深,杜威始終執著地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看來學校沒有圍牆,也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

美國中小學校大部分外表都極為普通,沒有雄偉的大門和建築,校舍樸實、實用、大方,基本都是與社區連為一體的。

County是位於南加州洛杉磯和聖地亞地之間的一個地區,經濟發達。這裏風景美麗,氣候宜人,是個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各個學區的二十多所中小學校,每所學校占地麵積都不是很大。有意思的是,學校都沒有莊嚴的大門,沒有傳達室,沒有門衛,沒有圍牆,絕大多數學校沒有單獨的行政辦公樓。校名隻是標在進入學校主要路口的一塊牌子上,或標在一堵短小的矮牆上,很簡樸,從路旁經過很難看出這就是一所學校。值得一提的是,所參觀學校的教室外表看上去實在不起眼,一般就是一層,四方形狀的平頂屋一間間相連,遠看好像是臨時搭建的廠房。經了解,這些都是可拆卸的房屋,不過不是為了逃跑,而是為了適應學生人數的變化:有用就搭,不用了就拆。如Culverdale Elementary School,學校4—6年級、圖書館、電腦房竟然都在一間很寬很大的平房中,每個班級隻是用幾塊擋板隔開。不過各班上課時卻都相安無事,互不影響;學生下課後也不見大聲喧嘩,互相追逐。

學校的建築不起眼,但圖書館的建設卻令人感歎不已。美國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相當高,在學生學習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Santa Ana High School圖書館,圖書館裏正有兩個班的學生在上課,一邊是地理課,一邊是電腦課。據了解,老師需要在圖書館上課時,就事先填一張表格,注明講課的內容。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則把與講課內容相關的書籍找出來,供學生和老師查閱。上課過程中,圖書管理員就是助教,他有責任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查閱所需要的資料,做專題研究。這樣,美國中小學校圖書館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資料、做專題研究的學習資源中心、教育資訊媒體中心,圖書管理員實際上是學生搜集、分析、整理資料的指導者和協助者,是老師上課的助手。學校圖書館有各類書籍,還有影片、幻燈片、唱片、電腦軟件、錄音帶等各類資料和相應的設備,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圖書館中擺放著成排的電腦,學生可以自由使用,上網查閱資料。圖書管理員卻並不多,Santa Ana High School有4萬多冊書籍,但圖書管理員隻有4人。

說到教材,美國學校的課本都是循環利用的。美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學生讀書全免費,課本通常都由學校免費提供。但學生在校讀書期間,書本隻是相當於學校借給他們使用的,它們像課桌和椅子一樣,是學校公共財產的一部分。每本教材的封二一般都印有一張表格,表格中有該書的編號,空白處要分別填寫借書人姓名、借書時間等內容。書本如果受到任何損害或被學生遺失,學校會向借書者索取賠償。學生的課本全部都是硬皮封麵,印刷精美。學生對書都很愛惜,他們不會在書上亂塗亂畫。如果要做筆記,都是寫在其他白紙上,然後夾在與之有關的章節中。這樣,課本可以年複一年地使用,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翻閱,伴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入校到畢業。

說到美國,其曆史也不過二百多年,其經濟實力卻躍居世界第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固然不可或缺,但還得承認,沒有清規戒律和繁文縟節,沒有條條框框,是其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應該與它沒有圍牆文化的土壤不無關係。這種開放的心態培養了民主開放的民眾,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下麵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芝加哥大學的實驗中小學,是美國教育家杜威創辦的學校,培養出不少高質量人才。外表上看,學校極為普通,沒有雄偉的大門和校舍建築,教學用房也就是二、三層的小樓房,色彩暗淡,窗戶不多而且較小,光源主要靠電燈照明。學校雖然實行封閉式管理,但圍牆僅是通透式的植物包圍著,整個學校都掩映在綠樹青藤之中,小鳥翻飛其間,滿眼是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教室外、過道裏、牆壁上滿是學生的作品展示,有美術作品,有圖片、剪報、卡片、有作文、詩歌等等,有的經過精心編輯,集結張貼,有的卻很隨意地孤零零地掛在牆上,卻反映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和獨特的才華。這所學校多為小班製,而各班又參差不齊,也就10至20人。教室裏,學生著裝五顏六色,坐姿也很隨意;教師講授輕鬆自若,學生發言踴躍,師生間交流頻繁,都很堅定自信,氣氛寬鬆和諧。教室角落幾個簡易的台櫃上裝滿了小製作、小標本、小盆景和種類繁多的書籍,據說都是學生們主動捐出來以供資源共享的,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麵,又引導學生學會奉獻、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閱覽室裏,許多學生在安靜地讀書,或查閱資料,或做筆記。這是美國的學校最為平常的學習活動。據說,美國2003年在一個州開展了一項“大家來讀書”的活動,有個學區的幼兒園和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家長的幫助下,一年中人均讀了300本書(包括兒童讀物),是美國全國學生平均讀書量的10倍以上;後經測試,這個州學生的綜合素質遠遠高於美國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室外的走道,牆壁沒有汙漬,地上沒有痕跡,洗手間幹淨整潔,所遇到的學生對來訪者都很大方、自然、禮貌,能主動問好,言行舉止中透出良好的修養和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