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要求嚴格的教師管理(4)(1 / 2)

——第一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以教師個性特征為評價重點。在20世紀初,美國教師評價標準主要根據倫理道德觀念來確定。因此,所謂優秀教師就是教師團體中的突出人員,他們往往擁有較高的倫理道德標準、基本的閱讀技巧(達到中學水平更佳)並且是學生們的楷模。根據這樣的標準,絕大多數優秀教師是僅接受過最低程度教育(完成九年級教育就足夠了)的單身女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重點關注的一個要求,就是該教師在教師團隊中具有良好的道德聲譽。

因此,當時教師評價大部分是依據教師的個性特征,而不是依據以有效教學和學習為知識基礎的評價程序。

——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建立職業教師評價體係。隨著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以及心理學與教育學中的行為學派的出現、流行,教育研究者開始把關注點集中在教師行為與學生學習結果之間的聯係上,並以此作為課堂研究的範例。因此,在20世紀50—60年代,教育研究者逐步加大對有效教學方法鑒別的研究力度。

經過20年針對各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研究,引發了如何構思有效教學的討論。典型範例以及被相關文獻確認為重要的教學要素,出現在許多教師評價體係之中。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教師評價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教師評價成為美國20世紀80年代教育責任和改革的主要項目。

教師評價政策的一個基本變化是由把教師作為雇員評價的地方區域性政策,轉變為以認證為目標的、關注工作績效的全國性教師評價體係。

二、美國教師評價改革的最新動向

20世紀90年代以及進入21世紀後,美國教師評價繼續作為學校改革的前沿,關注著教師責任、教師職業發展和學校的提升。同時在重新審視教師職業發展、學校管理者角色轉變以及國家推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中,美國教育界還認識到,教師評價與教師效率和教育質量之間保持著高度的相關性。當前美國教師評價改革的最新趨勢表現為如下兩方麵:

——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評價體係。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本世紀,美國教師評價由傳統關注“教”的評價過程逐漸向關注“學”的評價過程轉變,從而把教師評價與學生學習結果的衡量有機結合起來。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一些州嚐試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評價體係。例如,路易斯安那州建立了第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評價體係——教學評價與考核體係。該體係是把主要關注點放在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上。因此,與僅僅關注教師教學行為以及教師課堂表現的傳統教師評價體係相比,STAR在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成績以及推動學校發展等方麵具有更大潛力。佛羅裏達州建立了職業評定及綜合評價體係。這是一個更新的評價體係,它被定義為“綜合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評價體係”、“在學校、課堂為教師、管理者及其他人員提供有用信息從而提高教與學”。與教學評價、考核體係相比,職業評定及綜合評價體係意味著一係列“教”與“學”概念的整合,使“教”與“學”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從而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開展熟練教師認證工作。自從1987年以來,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已經在27個學科領域內製定實施了一係列詳細標準來鑒別和認證熟練教師。他們認為,熟練教師具備如下五個核心特征:對學生及其學習負責;熟悉他們所教的科目以及知道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有責任管理和監控學生的學習;能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係統思考,並能從經驗中學習;能夠成為學習團隊中的一員。

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的證書評價過程是自願的,其設計思想是通過關注教師在課堂如何形成概念、做出決策、開展教學等內容來捕捉以關注學生學習為基礎的熟練教學的複雜性。評價過程就是教師候選人建立一個綜合性文檔,用來分析他們的教學知識、技巧、傾向和職業判斷,並以此來區分他們的教學實踐。

由於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證書是一份職業證明書,而不是教學許可證書,它並不想取代各州的教師許可證書。但仍有許多州允許可以用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證書代替教師許可證書,有47個州為其進行了政策調整或立法支持。1995年,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頒發了首批85張證書,到2005年獲得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證書的教師總人數達到47507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此,一方麵是由於該證書的專業性、象征意義和金錢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麵,更為重要的是,與其他教師相比,擁有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證書的教師在關注自身職業發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績。

美國教師評價的改革與發展軌跡總的來說表現出以下特征:由最初隻關注教師個人品性的教師評價,進而發展為注重教師教學實踐、工作績效和職業發展的教師評價,並最終發展到教師發展與學生學業成就並重的教師評價。教師評價不隻是監督管理的手段,更應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實踐能力的手段。教師評價改革必須著眼於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在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主體上實現多元化,從而能夠最終實現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學生學業成績和推進學校發展的評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