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師課堂教學評價
2002年1月,美國頒布了《不讓一個兒童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簡稱NCLB法案),引發了一場規模空前、影響廣泛的基礎教育改革。為了達到“全麵提升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中小學生的學業成就”的改革目標,美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強有力的配套措施。其中,盡快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成為一項核心戰略決策。NCLB法案明確要求,在2006年底以前,美國每所公立學校主要學科的教師都必須達到“高質量教師”的要求,以確保所有美國中小學生都能受到優質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業上獲得成功。在推行這一國家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評價作為提高教師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受到美國基礎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重視,各州紛紛啟動了新一輪教師評價項目,對傳統的評價體係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與此同時,美國許多理論工作者對教師評價也展開了係統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盡管美國各州教師評價標準不一,但評價的核心內容都是以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學生參與度和師生合作三個方麵為主。
一、美國教師評價的重心——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不是教師本身,而是課堂教學。具體地說,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及效果。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課堂教學評價的一級指標應該是二維的,一個維度是教師的教;一個維度是學生的學。即:教師的教要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適合學生認知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涉及教師對學科知識的了解,對學生的了解,教師的提問技巧和討論技巧,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時間和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美國教師在評價課堂教學時,重點是看學生是否學會學習,是否掌握了學習技巧。
二、美國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學生參與度
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主要是解決學生學習的三個方麵的問題。一是學生“愛學”,即學習的主動性;二是學生“會學”,即學習自主性;三是“善學”,即創造性學習。美國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將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列入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係。課堂教學一般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選擇學生將達到的標準。2.設計一個評分指標,以便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內容。3.創設學生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所要達到的目標。4.設計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5.用評價數據給學生提供反饋。6.重新設計下一步教學。例如:
普萊士中學納塔夏老師上了—節訓練學生英語寫作的公開課。黑板上板書的內容如下:1.教學要求:學習寫作技巧。2.教學內容:改寫句子並對所改寫的句子進行評價,在寫作過程中,根據需要改寫句子,使之流暢。3.教學目的:讓學生掌握改寫的主要技巧,使寫作更合理,更規範。4.時間安排:這一節課總授課時間70分鍾,時間安排是:第一,用10分鍾時間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裏找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將它改寫成五個不同的句子,即用五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改寫。第二,用5分鍾時間寫下學生是怎樣修改句子的。即:是改掉了多餘的部分,還是重新安排結構。第三,用5分鍾時間向同桌解釋自己改寫句子的目的。第四,用5分鍾時間分組討論總結。每組選一個代表將大家在修改句子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寫在一張大紙上,然後張貼在牆上。第五,教師用5~10分鍾時間將各組學生歸納的內容進行分析總結。遇到不確定的問題時,學生可以隨時提問。第六,師生再用10分鍾時間將改寫句子技巧歸納成兩部分,即內容改寫和編輯需要改寫。第七,歸類後,教師給學生5分鍾時間反思各自修改句子是采用了兩類技巧中的哪類技巧。第八,最後20分鍾,教師發放一篇短文,讓學生用所學技巧進行修改。整節課70分鍾,教師隻用了15分鍾分析講解,其他時間都是學生小組活動或獨立練習。
在評價這節課是否成功時,聽課教師討論、評價的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聽課記錄寫下的是學生討論交流的內容,記下了參與活動的人數。在評價這節課時,教師們一致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第一,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思想碰撞的機會,教師熟知教學內容,師生和生生之間有互動。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和參與創造了一個積極的環境。第二,80%的學生掌握了所要達到的目標,知道修改句子的技巧。第三,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第四,教師自始至終監測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公平有效的評估。學生也參與評價其他同學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