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自由開放的課堂教學(2)(3 / 3)

學校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盡量讓學生多走出課堂,到校外獲取知識。上藝術課,學生常到博物館參觀;上生物課,去農村實地考察;上科學課,則到公司實驗室聽取專業人員的講解。這些活動即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美國學校的課堂幾乎都是生動有趣,極具個性與啟發性的課堂。

以探索為基礎的科學教育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研究委員會曾經提出了一條國家科學教育的準則。這個準則要求把帶有實踐活動的、以探索為基礎的科學教育變為全體美國人從幼兒園開始的核心科目。現在這個準則已經成為一些學校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和動力。

當枯燥的基礎科學課程的教材擺在學生麵前時,學生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課程?它對我有什麼用?”美國密執安州阿伯爾市社區中學的科學教師感到很難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加以切實說明,但用事實卻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於是,教師們設計出一套自己的科學教育模式:以真實的科研課題為基礎帶動地球科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基礎科學課程的教學。學生應用這些學科的基本原理去解決那些真實而長期存在的科研課題,特別是那些能夠涉及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其研究成果能夠用於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的科研課題,因此這樣的課題更有意義。

美國密執安州阿伯爾市社區中學的科學教師選定的實踐研究典型課題之一是要求9年級學生調查休倫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與水質變化的關係。教師們這樣選擇的直接原因是阿伯爾市社區中學地處休倫河附近,深層次的原因是休倫河水是沿河城鎮居民的飲用水源。學生調查得出的數據與社區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調查過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學生以全球河流環境教育網提供的水質質量標準為依據,與休倫河河水化學成分進行對比,學習運用計算機程序模型分析環境因素與水質化學成分變化的關係,以圖表顯示水質被汙染的狀況。

學生們還利用計算機編製出虛擬的地區園林旅遊遊戲軟件,介紹每個景點的風光、自然特征和居民生活史。這使得學生學習科學的實踐活動過程就成為學習為社會服務的過程。對學校來說,指導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過程。

因此,這種專題實踐調研活動給學生的教育是多方麵的。到大自然去認識自然的奧秘,能夠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那些平時拒絕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生,也開始興高采烈地與同學一起到休倫河支流去采集水樣。為了全麵收集數據,學生常常在一天內采集沿河三個不同地點的水樣。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忘記什麼是艱苦,也激活了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智慧。有的學生為了處理數據、分析動態變化、撰寫實踐報告以及準備向社區機構演示調研成果,常常放棄在周末與家人到自然公園度假的機會。

另一個重要收獲是學生得到與同學群體合作的實際鍛煉。開始,教師發現學生們不知道怎樣在群體活動中相互配合,以後,教師在分配每組學生任務的時候,就提出相互配合的具體要求,要求每個小組協調活動步驟。每次活動以後,將整體配合情況作為評估成績的一個重要標準。教師根據這個標準在每周實驗報告上評定成績,促使全班學生形成一個整體。

此外,學生在實踐調研過程中還學習多學科科學課程的一些基本知識。這些知識進一步增加了一些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有的人在完成休倫河水質調查項目以後,立即著手探索生命和地球進化曆史。

學生的這個實踐調研活動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經費撥款支持,也得到密執安州大學的教授、研究生和程序設計人員的幫助。在他們的支持下,學校建成了電腦網絡,安裝了處理數據的軟件程序。師生在水質調研過程中還能夠隨時向大學教授請教,與他們討論遇到的種種科學問題。

促成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阿拉喀尼高級中學科學教師進行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是傳統科學課程授課方式的弊端。這種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科學術語,必修數學課上的難題怪題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科學和數學的興趣與熱情。因此,怎樣激勵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成為他們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的目的。他們深知正是那些頑皮的學生往往更富有冒險精神,恰當地誘導他們有可能使這種精神轉化為探索科學的動力。引導學生學習應用高新技術,因勢利導,強化他們認識尖端科技前沿進展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

阿拉喀尼高級中學科學實驗課程改革是這樣起步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