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還根據能力參與學校教育。例如,可申請到課室做助教,或開辦一些趣味特別課。沒有什麼專長可貢獻的,最低限度也可做參加者,如參加學校的家長日或開放日活動,參加學校為家長舉辦的講座等。
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家長均有權參與子女的教育,在整個教育製度裏,發揮最大影響力的肯定是家長。美國教育部最近的研究報告《美國的閱讀能力》指出,學生的閱讀分數與學校是否將父母親納入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家長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可以令子女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和成績,增強子女的信心。美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視父母參與為改革的目標之一,譬如推進中的“美國返校運動”、“及時讀寫”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美國中小學課堂不僅向社會開放,而且向學生家長開放。美國的許多中小學學校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學習,使家長有機會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合作與感情,將課程實施延伸到家庭和社會。
美國教育的一大優點是家長的高度參與。在美國,公立學校由學區管理,管理學區的教育委員會由民選產生,即家長有權選擇由誰來監管學校。家長可以出席教委會會議,就有關討論事項發言。家長還有權拒絕子女參與某種父母認為不適當的課程。
在美國差不多每間學校都設有家長會。家長會是學校決策層的一部分,它以學校或學區為單位,由熱心的教師和家長自願組成,並定期舉行會議。透過家長會,家長可以知道學校的最新消息,教師也明白家長所關注的事情。家長會不單是信息交流的地方,也是實際行動的基地。家長會組織工作小組研討教育和學生發展問題,利用家長的專長或經濟資助,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
家長還根據能力參與學校教育。例如,可申請到課室做助教,或開辦一些趣味特別課。沒有什麼專長可貢獻的,最低限度也可做參加者,如參加學校的家長日或開放日活動,參加學校為家長舉辦的講座等。
在每學期開學時,學校邀請每個學生家長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家庭情況,誌願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的學校還規定每個學生家長義務工作20小時。在美國,家長都非常踴躍,幾乎每天都有家長和社會誌願者走進課堂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或協助教師組織好學生的各項活動。
教師定期把學生的各科學業情況用四個等級——低限標準(limited progress)、期望標準(expected progress)、達到標準(meeting standard)、超過標準(exceeding standard)的評價方式使家長了解學生成長和學業情況,以利於他們及時與學校溝通。
學校幫助家長,訓練他們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家長關心學校,除配合學校教育孩子外,家長還主動幫助解決學校教學方麵的一些困難。有的學校沒有資金聘請專職音樂、體育教師,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自己籌集資金,為學校聘請專職教師授課,一是解決學校辦學經費不足,學校滿意;二是提高音樂、體育的授課質量,家長滿意;三是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相關技能,學生滿意。一般學校還組織家長和學生進行聯誼活動,讓家長了解子女,增進彼此溝通和了解,以此促進學校的教學工作。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家長均有權參與子女的教育,在整個教育製度裏,發揮最大影響力的肯定是家長。美國教育部最近的研究報告《美國的閱讀能力》指出,學生的閱讀分數與學校是否將父母親納入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家長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可以令子女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和成績,增強子女的信心。美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視父母參與為改革的目標之一,譬如推進中的“美國返校運動”、“及時讀寫”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美國中小學家校合作
美國中小學家校合作有效地促進了美國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家長參與教育已經列入法律法規,各級組織機構和學校等也為家校合作創造了眾多的條件,促進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扮演了多樣的角色並促進了家長作用的發揮。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各界要求加強學校與家庭聯係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教育理論和實踐家對有關家校合作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與研究。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目標製定小組”(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把“父母參與”(parent involvement)列為第八項國家教育目標。即“每一個學校都有責任鼓勵家長與學校發展夥伴關係,促進家長參與,以幫助兒童在社會方麵、情感方麵以及學習方麵的健康成長”。許多中小學也紛紛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學校、家庭聯係製度,吸引家長參與和支持學校工作。家校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家長以什麼樣的角色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來,對家校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