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省督學的工作程序
一般而言,一個大區由四至五個省組成。一個省政府督學的任務相當重,差不多在任期內要監督1500~2000名教師。因此,一個教師被督學評估打分,一般是10年至14年輪到一次。換句話說,一個督學的任期以十年計算,他每年的督學在120~150人左右。特別是文科和外語類的督學,其任務更重一些。
督學給教師評估打分的具體程序如下:
(1)先選擇被督學的對象。一般是從多年沒有被督學的教師,或從青年教師中選擇。當然,還要考慮地理因素。
(2)通知被督學的對象。一般提前一周告訴校長,以便讓教師做些準備。一是讓教師在身體和心理上有個準備;二是讓有些比較差的教師“臨陣磨槍”,表現得盡可能好一些。而在十多年前,督學教師一般采用突然襲擊的辦法。
(3)展開評估。督學到了學校後,先將一天的計劃告訴校長,對幾個將被評估的對象排出日程表,詢問校長是否要改變計劃。一般是上午評估三位教師,每個教師評估時間為一小時;下午再有兩位教師被評估,時間也是一小時。
督學到班級後參加聽課,一般坐在最後一排。臉部不應該有表情,有時為了使教師放鬆一些,也有的督學臉上故意露出笑容。聽課的時候,督學絕對不能幹涉教師上課。課後,督學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隻是在這個時候,督學可以指出教師上課時的不足或錯誤,讓教師明白在什麼地方可以做些修改。當然,督學過程也是大量發現好教師的時刻;如果有的教師缺點與不足之處很多,督學可以建議這個教師去參加職業培訓。一般而言,優秀的督學在十五分鍾內已經可以對評估對象打分了。當然,這一個小時的評估,對這位教師是終身難忘的,是一次非常及時的在職培訓。
(4)督學評估打分。一天的督學教師工作做完了,一般在學校開一個座談會,由被督學的幾位教師、校長和副校長、學生代表一起參加,由督學把評估中的共同性問題提出來,對被督學的幾位教師談些看法,尤其是講些激勵教師工作的話,總之是對學校工作起了一個推動作用。
督學評估教師的主要內容:是看教師對學生是否人道(尊重學生),是否富有智慧,能不能適應環境,特別是用同一本教材能教出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的學生(也就是因材施教)。
督學離開學校五天後,必須對每一個被督學的教師寫出評語,打出分數。一般而言,行政督學打的分對教師影響不太大(校長打分占40%,行政督學打分占60%);而學科督學的分數對教師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一位教師連續三次打分不高,那麼這位教師退休時在工資上與其他教師有12年的差距。一般督學打分分為0~11級,還有三級是等外級,是專門給予那些最優秀的教師打的分數。
法國的經典教育
每個人根據其信仰和價值觀都能給教育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對於西方人來說,可以是物質享受、個人主義、自尊、中級教育、自由等。但是,沒有人能夠知道十年後教育麵臨的主要挑戰會是什麼。教育將麵臨各種矛盾的困擾,處理這些矛盾造成的各種複雜情況並非易事。教育屬於社會複雜性的結果,並與社會模式、階級——文化問題和政治因素密切相關,其可能的目標是在社會變革中協調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其實,教育是一個與信息技術、革新、勞動力市場、專門目的的培訓、授權、技術工具、靈活性、社會和經濟發展相關的過程和無限的進程。在這個過程和進程中間產生了對經典教育的挑戰。
一、通過曆史事實看經典教育
每個人都認為經典教育是貫穿人生各個時期(嬰兒、兒童、青少年、成人,老年)的一個過程和進程。考慮到這個簡單的事實,我們就可以說經典教育並非是進入21世紀產生的一個嶄新概念。在尤利西斯神話中會很容易地看到,作為一個人,尤利西斯從他自身經曆中學到了東西,使他達到了另一意識水平。在古希臘語中,“paddies(教育)”指離開“甜蜜的家”,在旅行中學習,然後回來講述從自己的經曆中學到了什麼。古希臘時期,另有兩個強調經典教育的概念:一個是“metes”,指“通過親身經曆建立明確的觀念”,另一個是由蘇格拉底提出的“majestic(產婆術)”,是指“將自我領悟的知識傳給社會”。在法國,數個世紀以來,這兩個教育方麵的概念一直在石材、木材、鐵器以及現在的餐飲行業工人中實踐著。同樣地,法國哲學家和作家,如拉伯雷(1483—1553)、蒙田(1533—1592)、狄德羅(1713—1784)、盧梭(1712—1778)、孔多塞(1743—1794)等等,在他們的作品中強調,教育不僅是獲得基礎教育,還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持久挑戰。但是,在那個時代,總的來說,教育(從拉丁語的“educare”起)都是指把兒童從其“野蠻的本能”狀態中解救出來或教育他們進入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