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電腦設備和上網並不等於教育改革,隻有電腦和信息進入教學方法領域,才能引起革命。在這些方麵,法國一些學校已開始進行嚐試。
如法國南部圖盧茲學區,從新學年開始,每位中學教師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辦公室”,即通過電腦聯網,無論在家中還是在某個有電腦的教室,教師都能進入個人資料庫、教學資料庫或學校行政管理庫。此外,個別教師已開始從電子郵箱中接收學生的作業。也許有一天,教師批改作業會交給電腦來完成。
電腦和因特網進入了法國的中小學,並在一步一步地影響著傳統的教學方法。新技術為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但也向教育者提出了挑戰。法國在這方麵的努力讓人們感到,網絡新技術在教育領域也將引發一場革命。
二、讓學生免受網絡黃毒危害
在法國,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黃毒危害主要針對兩個目標,一是成年人色情網站,二是戀童、奸童色情網站。對於第一類網站,法國的防範目標是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未成年人接觸;而對於第二類網站,則給予嚴厲打擊。
未成年人麵臨網絡黃毒危害問題,在全球進入網絡時代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絕對安全的防火牆,尤其在未成年人占世界比重較大的中國,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法國在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黃毒侵害的做法很獨特。首先,製定嚴厲的法律和重罰條款。法國政府在1998年6月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有關內容進行了修改,以從嚴從重處罰利用網絡手段腐蝕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凡是向未成年人展示淫穢物品者,判監禁5年,罰款7.5萬歐元。如果上述行為發生在網上,受眾為身份不確定的成年人,監禁和罰款分別增至7年和10萬歐元。倘若長期進行這一類活動牟取暴利,判處10年監禁,罰款75萬歐元。
其次,法國協會提供全免費管理軟件。法國“電子-兒童”協會是非營利性的。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向學校和家長免費提供家庭網絡管理軟件,指導學校和家長對兒童進行防毒保護。該協會與其他合作夥伴聯合開發了一係列保護軟件,可以屏蔽掉90%以上的包含色情、暴力、毒品和種族歧視等不良信息的網站,並可強製性地控製孩子的上網時間。
最後,學校的科學引導。在法國,學校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健康地利用網絡技術。法國專家指出,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泥沙俱下是難免的,但不能因噎廢食。學校的任務是既要防範,更要注重引導。
法國內政部和司法部於2001年11月建起了“互聯網與未成年人網站”,歡迎公眾舉報非法色情網站,尤其是那些戀童性質的網站和論壇。迄今為止,被舉報的網站多達12000餘個,其中司法介入的有1500多個。另外,還和歐洲各國在該領域進行了廣泛的信息交流和司法合作,已經初見成效。
為了保護青少年安全上網,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學校使用該部推薦的含有內容過濾功能的服務器和免費提供的內容過濾軟件,並且成立了專門機構,以監控校園網日常瀏覽的網站。下屬各機構應自覺地與政府設立的兩個“非法網站黑名單”相鏈接,其中一個是色情網站的“黑名單”,另一個為種族主義、仇外主義、反猶太主義的“黑名單”,由於運用了技術手段,教育部已經將“黑名單”上所有的網站從校園網上屏蔽掉,以確保學生免受其毒害。
“互聯網與未成年人網站”開設了專門的“家長輔導專欄”,宣傳有關的政策法規。例如,政府1968年9月頒布的法律規定,“有線通訊服務供應商必須告訴用戶通過什麼樣的技術手段自主地選擇通信服務內容”。2007年6月,這部法律增添了如下條款:“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必須向用戶介紹並推薦使用內容過濾軟件”。另外,“家長輔導專欄”還對市場上常用的內容過濾軟件進行詳細介紹,並且向家長提出多種建議。
在青少年中,有的人有時會有意無意地參與網絡犯罪。他們或者在網上散布不負責任、攻擊性的言論,或者侵犯知識產權。為此,司法部和教育部經常提醒家長注意:未成年人犯法,他們的監護人要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重在保護和教育——法國少年司法製度
法國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中小學生的安全與保護,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少年司法製度。法國少年司法製度建立在社會對未成年人應盡可能保護、教育的認識基礎上。自1945年法國通過《關於少年犯罪的法令》以來,其少年司法製度逐步健全和完善,迄今已形成主要的兩套體係:對處於危險境地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和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