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高考改革,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可是卻覺得它離我們越來越遠;應試教育天天喊打,卻覺得它無處不在,影響深遠。考察一下我們的髙考試卷,便一目了然。試卷的長度增加了,試題的分值提高了。可是實質性的改革呢?以語文為例吧,每年就是那幾種題型,無聊的輪換,似乎刻意和學生捉迷藏。基礎知識題是最讓老師和學生頭痛的,花費很多很多時間,收獲卻是少之又少,那些死板的字音字形真的有必要達到盡善盡美嗎?用專家冥思苦想的刁鑽試題來考査這些十幾歲的孩子,何其殘酷啊!
很多同學本來很喜歡閱讀,喜細卩些有趣的科技文,喜歡那些富有人文關懷的優美散文,可是經過一次次考試,經曆無數次專家設計的閱讀題目考驗之後,他們便興味索然了。本來誰都懂的東西,設計者卻故意設計一個個陷阱,以把人繞進坑裏為能事。生動的文字,有趣的科學,變得麵目可憎。多年的教學,我已經習慣了在題海中遊泳,也掌握了一套應對刁鑽題目的方法,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出設計者的陷阱。可是在這些年的題海訓練中,我已經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我知道這是我最大的悲哀。而且這悲哀絕不僅僅是我自己的。
我還想對高考語文中的古文閱讀表達我的擔憂。髙考以來,古文閱讀所選文章都是史傳中的忠臣廉吏。可是我們看那文章,——裏麵充滿了謊言,我們感覺不到他們作為人的親切,隻覺得他們是概念化的符號而已。選擇這樣的傳記文章貽害無窮,隻會讓我們的學生感覺到曆史的虛假,從中看出“瞞”和“騙”。
近幾年,高考語文中有一種被專家叫好的新題一一仿句。就是按照各種嚴格的要求,讓你寫出符合修辭或語法的精美語句。我不明白,為什麼高考竟然出這種無聊的語言遊戲?是不是我們的出題專家已經齡驢技窮了?精彩的語言是這樣造出來的嗎?如此,我們的語言又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啊!任何生動深刻精彩的語言絕對是作者苦思冥想之後的妙手偶得,讓學生在時間極短,毫無情感積澱的情況下去做趙飛燕的“掌上舞”,又是及其殘酷無情啊!高考把人變成了考試的機器,也把人變得異常勢利,不管你喜歡還是厭倦它,你都必須適應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這場殘酷的遊戲中你隻有適應它,順從它,你才能被這個社會認可。於是在髙考的潛移默化中,人變得唯利是圖,亳無原則。它殘害學子的青春,戕害師生的靈魂,罪莫大焉!
對於高考語文,對於高考,我有很多話要說,很多人也有許多話要說,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高考走向哪裏,我們說不清楚,但是我們清楚,高考像現在這樣走下去是不行的。說它“誤盡蒼生”實在也不為過啊!
在家長、學校、社會的壓力下,有的孩子頂不住,想不通,甚至走上了絕路。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年給父母寫下遺書,你讀著能不哭泣嗎?
從應試教育中解脫
鍾誌斌
一提到當前的教育,人們莫不想到考試。幼兒園圍著小學的入學考試轉;小學圍著初中的入學考試轉;初中圍著髙中的入學考試轉;高中圍著大學的入學考試轉。由於考試成了孩子的中心,家長圍著考試轉;老師圍著考試轉;想賺錢的人和出版商也圍著考試轉。不誇張地說,考試現在已成了大大小小中國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在家長、學校、社會的壓力下,有的孩子頂不住,想不通,甚至走上了絕路。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年給父母寫下遺書,你讀著能不哭泣嗎?能不大聲呼叫嗎?清華一位教授要辭掉教職,北大一位教授拒招研究生,皆因不同意統一招生所致。所以,在一次會上,有位教授為了減少教育的負麵作用,找到記者、人大代表,說要寫一篇調査文章,力陳考試之罪。他已寫了二十多稿,還在繼續工作。沒有一個與會者不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稱讚和支持,一致希望他的文章早日付梓,得到普遍的重視,早早減輕或消除害人的考試的負麵作用。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