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哪裏呢?考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麵廣,必須綜合治理。
第一,髙校自主考試。《統一髙考模式的五大軟肪》一文指出,“既然統一考試製度存在很多問題,那麼怎麼辦?出路就在於放權,讓高校自主考試”。它的優點是:(一)學生考試的機會增多,避免了一次考試定終身的懸崖;(二)由於各校的培養方向、要求不同,考試的題目、性質、難易度要多樣化,學校教學隻教基本要求;(三)學生可根據水平報考不同的學校,東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行到南方;(四)學生可以因材選校,因材受教,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學習。
第二,取消一些可以取消的限製。例如年齡等的限製。一些限製取消,學生讀書的機會多了,學生就不會因一次、兩次的失誤而感到無出路,心灰意冷。取消限製之後,有的人經濟困難,工作一段時間再上學;有的人有家室之累,待孩子長大再讀。這樣,放靈活一些,大學教育不是更適合各種人的需要,更加減少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家庭與社會的矛盾了嗎?
第三,完善推薦製度。推薦上學和推薦工作,應當是一個好的方法。解放前,我們上中學,那時清華、北大、北師大都從中學招收推薦生。1948年南開中學的高中畢業生,願意者可以全部&南開大學。清華、北大、北師大和南開大學並未因此而降低質量。他們中有許多優秀學生後來成為國家的重要幹部。
說起推薦,不由得要想到“走後門”了。為杜絕走後門的現象,首先必須恢複“誠信”,不說假話,不弄虛作假。現在到了需要樹立“誠信”思想的時候了。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會變得非常可怕。不是嗎?有時,連走路都得提心吊膽,你問一個路,他隨手一指,“往東”,結果,你卻該往西;住店不敢亂住小店;機關不敢亂用人;商店不敢亂進去,生怕上當;現在弄得連“教師”的名聲都落到了挨罵的狀態了,有人說,教師像商人,商人像教師。實在可怕。
1987年,一個朋友到加拿大多倫多應征一處快餐店的經理。上級店要他試工作一段時間。他工作一周後,人家把店裏的全部鑰匙(包括保險櫃的)給他。他吃驚了,提醒對方說廣我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喲。”(不管你從哪裏來的,隻要你是個誠實的人)從那以後,他一直在那裏工作,每年還有一次國外旅遊的假期。後來,他向總店推薦一個從國內去的農村生產隊隊長。總店隻問了那人是否誠實,他作了保證。那人被錄用了。那人老實本分,幹活認真,努力,空下來就擦洗,為商店節省了許多洗滌劑,店方很高興。“誠信”是一個人的試金石。
推薦有時也可能有誤,這並不可怕。即便一個學生,錯誤地被推薦進了學校,可是學校的嚴格學風,他若承受不了,遲早也會出局。學習不好,隻有退學。在嚴格的學校裏,在誠實的學風下,弄虛作假的學生總是會被淘汰的。學校推薦作假怎麼辦?發現以後取消推薦資格若幹年,嚴格執行,不就行了嗎?關鍵在樹立誠信的社會之風。
我也是家長,我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現行的教育製度使之成為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