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重新認識西方漢學家的作用(1 / 2)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拿來與送去是兩個表麵上似有矛盾而實則有緊密的辯證關係的概念和行動。拿來,就是把別國的文化精華拿了過來,為發展本國的文化提供活力。送去,就是把本國的文化精華送了出去,供別的國家發展自己的文化使用。兩個概念不是絕對的,以我為主就是拿來,以別國為主就是送去。二者有時候是難解難分的,拿來和送去的東西,有時並不是精華。殖民主義者最初送給我們的是鴉片,其動機是自己謀利而毒害我國人民。這不屬於文化交流的範疇,在人類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最近幾年以來,我在許多報刊上和會議上都提出來了一個從沒有人提過的觀點,這就是: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沒有文化交流,我們簡直不能想象今天的世界會是一個什麼樣子。文化交流的範圍,是廣闊無垠的。上至天文、地理、宇宙、人生,下至草、木、蟲、魚,以及瑣細的日常用品,無一不在交流範圍以內。空言無補,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我們現在餐桌上蔬菜的品種日益增多,白菜、蘿卜加土豆的“老三樣”時期早已不存在了。這不是交流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中國從先秦時代起就對內對外進行文化交流。對內,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對外,對周邊國家進行交流。最有意義的是同西方國家進行交流。我個人認為,世界文化體係繁多;但是,統而言之,無非是東西兩大體係。東方文化體係以中國和印度為核心或者主體。西方文化體係,自古希臘和古羅馬起,下及今天的歐美文化皆屬之。兩大文化體係之間進行交流,形成了今天世界上燦爛輝煌,千姿百態,各具特長而又互相聯係的文化,給我們全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幸福與繁榮。

在中國漢、唐時代,文化發展如日中天,我們既有廣闊的胸襟,盡力吸入外來的,特別是來自西方的文化,為我所用,同時又慷慨大度,毫無保留地把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送給了西方和東方。羅盤、火藥、造紙、印刷是其中犖犖大者,至於較小的如文學藝術的創作和科技的發明創造,都傳遍了整個世界,以其輝煌照亮了全人類前進的路程。

但是,正如世界上萬事萬物總都在不停地變化一樣,文化交流的走向也在變化。西方自從工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近兩三百年以來,西方文化無遠弗屆,連最偏僻的地區也難逃脫。中國漢、唐時期的燦爛輝煌,早已被人們遺忘,包括中國人自己在內,都是如此。這種現象我稱之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完全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

有一個事實,常常被人忽略:西方近代文化帶給人類的不是隻有幸福與進步,也有災難與弊端。這些弊端多種多樣,略舉數例,以明真相:大氣汙染,臭氧出洞,物種滅絕,人口爆炸,生態平衡破壞,淡水資源匱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世界上所謂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西化。西方以外的國家,把西方的好東西化來了,西方文化造成的這些弊端,威脅人類生存前途的弊端,也隨之化來。我認為,人類正麵臨著一場生存危機。救之之方,隻有一個,就是利用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的精粹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濟西方文化之窮,人類庶幾能免於災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