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中國節日(3)(1 / 3)

元宵節的來曆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舊時農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每到正月十五晚,城鄉到處燈火通明,宛如白晝。當你走進遙遠的小山村,隻見窗台上、馬棚前、豬圈裏、水井邊、水缸裏、十字路口、山坡上、丘陵上、馬路邊,到處都點著燈。兒童們手持大人們做的五彩繽紛的燈跳著、蹦著,跟隨著扭秧歌,跑旱船、耍龍燈、舞獅子的隊伍,歡歌笑語,好不熱鬧。元宵節起源很古。相傳始於西漢,盛於唐、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漢文帝(公元前180-140)靠周勃、陳平等人勘平“諸呂之亂”以後上台。文帝上台以後,博采群臣建議,廣施仁政,救災濟貧,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又強盛起來。

因為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夜”在古語中又叫“宵”,“正月”又稱“元月”,於是,漢文帝就把正月十五日這一天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張燈元宵節一到,人們便舉燭、張燈、結彩,供人觀賞、遊玩,俗你燈節。元宵節放燈之俗始於漢朝。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皇帝親自到寺院張燈祭神,以示對神佛的尊敬。到了唐代,元宵節放燈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唐玄宗時,每逢元宵,就命人在禁城之內大張燈彩。元宵節放燈,到了宋代十分熱鬧,並增加了十六、十七兩夜,規模愈加盛大。明代的燈節依然可與唐、宋兩朝媲美。清代末期,都市燈火的規模逐漸縮小,但農民舞燈彩的風俗卻一直盛行。

元宵節放燈時間,漢朝僅在元宵節晚上,唐玄宗規定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北宋延長到十七、十八共五個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時,規定從正月初八晚開始張燈,延至十七晚落燈。

唐代放燈時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出現了燈謎,到明代,增設了戲曲表演。

紮花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花燈,又稱“彩燈”,也叫“燈籠”。它是中國舉世無雙的精美藝術品。據記載:西漢以後曆代都有製彩燈工藝。唐朝時,除了用彩燈照明以外,還可以做建築藝術裝飾。彩燈藝術經過曆代能工巧匠的共同勞動,發展很快。在式樣上有帶穗的掛燈、美觀的座燈、秀麗的壁燈、精巧的提燈、玲瓏的走馬燈等。在造型上有山水人物燈,還有花鳥蟲魚燈。常見的有羊角燈、老虎燈、熊貓燈、金魚燈,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龍燈、雲燈、宮燈等,千姿百態、五彩繽紛。以人物造型的燈,塑造了人們熟知的曆史人物。如“木蘭從軍”、“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哪吒鬧海”、“八仙過海”、“關公夜看春秋”、“李白醉酒”、“魏征斬龍”、“武鬆打虎”、“紅娘送柬”、“遊龍戲鳳”等傳統折子戲燈。這些燈都講究輕紗重畫、刻意求工、力盡精奇。到明清時,北京、南京等地的“燈市口”就是白天列市,晚上張燈的地方。並有供人猜測的“春燈謎”。滿城觀燈者擁擠在此,絡繹不絕。在爭奇鬥豔的花燈中,有一種精妙絕倫的走馬燈。它的發明至少在1500年以前。《荊楚歲時記》就有這方麵的記載,並明確提到“燈以火運”。走馬燈的奇妙在於自動化。由於燈罩的旋轉、畫在上麵的馬宛如在不停地奔馳,故為“走馬燈”。《燕京歲時記》中描寫的很清楚:“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雲、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燭滅則頓止矣。”走馬燈的關鍵部位,是放在蠟燭上方的一個紙輪。由於蠟燭燃燒,周圍空氣變輕而急速上升,引起燈內空氣持續對流,這股熱風推動風輪繞軸旋轉,帶動與輪軸聯在一起的燈罩“擁騎飛繞”。

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認為走馬燈是中國古代人民的一項重要發明。

彩燈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一直延續到今天,但今天的燈,一般都用電燈取光。我國各地花燈品種繁多,格調各異,工巧優美,光彩熠熠。

吃元宵元宵節,我國民間都有吃元宵的傳統習俗。元宵又名“湯團”、“圓子”、“浮圓子”。取其圓形圓音,寓意全家人團圓、平安、吉利、美滿。據考證,元宵的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

南朝《荊楚歲時記》裏就有“正月十五作豆糜加油膏”的記載。

隋朝時,隋煬帝為了粉飾太平,有一年從正月十五開始,在京城洛陽搭了十裏高台戲棚。當時供演員和樂師吃的夜點就叫“元宵”。南宋時,元宵傳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當地人稱之為“湯團”。至今仍有北方稱“元宵”,南方稱“湯團”之分。在宋朝的筆記《歲華憶語》中說:十五日元宵節這一天,至夜要供元宵。元宵是用米粉果糖製成的。宋代詩人薑白石詩曰:“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可見當時的元宵已經是清香宜人,香甜可口,而且價格很昂貴了。

元宵從製作上分為兩種:一種為實心、不帶餡兒的,另一種是帶餡的。它通常以芝麻、白糖、棗泥、豆沙、果仁等為餡。也有用蝦仁、菜泥、鮮肉、火腿為餡的。有香、甜、辣、酸、鹹五味。它可帶湯吃、炒吃、油氽和蒸吃。煮元宵最重要的是善於用火。俗話說,“滾水下,慢火煮”。首先要用旺火把水燒開,然後將元宵下鍋,並用勺子徐徐使鍋內元宵旋轉不粘鍋。待元宵浮起,再改用慢火煮。在煮的過程中,可以加些涼水,保持似滾非滾狀態。炸元宵的做法是將油燒至七、八成開下元宵,用勺沿鍋底推動幾下,三、五分鍾後元宵繃皮,用漏勺撈出,用手勺輕輕拍打,使元宵鬆軟排氣,防止爆裂燙人,然後再下油鍋炸第二遍至金黃色即可。炸元宵的油不宜過熱,以防外焦裏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