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外國節日(2)(2 / 3)

阿彭策地區的節日習俗更特別。那裏每年一月三十一日過元旦,也稱為新年。新年的慶祝儀式相當隆重,但隻有男子才能參加。婦女們的任務是在節前為男人們趕製節日服裝。人們用木頭精心雕成圓盤形的頭飾,有的象征房屋,有的象征村落、橋梁。慶祝儀式上,一些男子扮成象征善良和富有的女性,他們戴著漂亮的蠟製麵具,口含小花,五光十色的頭飾上,飾有祖先的箴言。另一些男子則裝扮為惡魔,摻雜在隊伍中。無論是“惡魔”還是“美女”,胸前背後都掛著大鈴鐺,隨著他們的舞步而叮口當作響。除大型活動外,人們白天也要戴著麵具互相串門、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會端出熱騰騰的咖啡,客人則讓主人猜假麵具後麵是誰。晚間,人們圍著旅店和咖啡館痛飲歡唱。

瑞典許多人用草紮成小鹿,裏麵裝了鞭炮和煙花,沿街叫賣。瑞典人多喜歡買這種小鹿來燃燒,以示除舊迎新。在除夕時,人們唱著祝禱歌守夜。新年清晨由家裏最年輕的婦女穿上白衣裙、腰係紅帶,頭戴點了蠟燭的冠冕,以食物奉客。

羅馬尼亞這裏流行著富有民族特色的“拉犁”拜年的風俗。

每到新年時,2-5名3-13歲的少年兒童組成“童子隊”,在除夕之夜給各家拜年,“拉犁”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一個孩子牽著一根纏有花布條的樹枝,代表拉犁人和犁,之後有一孩子扶著犁把,就是扶犁人,其後是一個裝扮成“馬”的孩子,肩背大口袋,接受主人家給的禮物。其他孩子則站在一旁,大聲朗誦一首叫“拉犁”的民謠,他們還猛抽皮鞭、搖鈴,發出一種類似鞭炮齊鳴的巨大聲響,以示喜慶和祝福。

而那些未婚的男青年則組成“後生團”,每人手拿一個貼有金屬花或紙花的手杖,給各家各戶拜年。他們在每家門前高喊“新年好”,走進院子後在樂器伴奏下表演民間歌舞。他們也表演“拉犁”,所不同的是,他們牽的不是樹枝而是鐵犁。“山羊舞”是後生團的拿手好戲,一個人把山羊頭麵具戴在頭上,身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布條,山羊的嘴能張能閉,還會發出格格的聲音。在民樂的伴奏下,這隻“山羊”活蹦亂跳,作出各種舞蹈動作。跳完山羊舞,主人熱情地把小夥子們請入室內,請他們品嚐佳肴美酒,如果這家有未婚的姑娘,出於禮貌,小夥子還要邀請她們一塊跳舞。拜完年後,“後生團”還要同全村男女青年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度佳節。

保加利亞新年前夕,每家都要采回許多柏樹枝,並用五顏六色的絨線和彩帶加以裝飾。然後把這種裝飾好的柏樹枝紮成一束束的,讓孩子們拿去給親友拜年。他們認為,用這種樹枝輕輕地拍打別人,會在新的一年中給他帶來幸福、健康,使他萬事如意。所以,元旦那天,在索非亞的大街上,可以看見許多穿著節日新衣的孩子們手裏都拿著這種柏樹枝。在南部羅多彼山區還有一種用石頭給客人和親友賀年的風俗,孩子們送去石頭,對方回贈以糖果。在那裏,石頭是財富的象征。

除夕午夜,鍾聲響過十二下時,家家都要把燈熄滅三分鍾,然後再重放光明。在吃年夜飯時,家長要把第一隻羊羔、第一頭牛或者第一隻馬駒,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人。他們相信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幸福。他們還盛行吃特製的新年蛋糕,蛋糕裏放進了各種各樣小小的禮物。誰吃到小錢幣,表示新的一年裏將成為一個富裕的人;誰吃到玫瑰花,則將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希臘在提諾斯島上,除夕前要搬進一塊長滿蘚苔的大圓石頭,象征財源茂盛,五穀豐登。克裏特島上,人們則在拜年時帶上一塊大石頭,進屋後把它放在地板上,然後向主人祝願:“但願你家有一塊象石頭一樣大的金子!”意大利人們對於新年除夕,遠比其它任何節日都更珍視。除夕夜晚,給他們送禮的不是許多西方國家慣常的“聖誕老人”,而是從“山裏”來的身穿白衣的老婆婆。

他們喜歡在除夕之夜盡情狂歡以迎新,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送舊。為了送走舊年,驅魔消災,他們通宵達旦地燃放許多許多焰火、花炮,有些城市甚至鳴槍放炮,直到第二天天空還飄蕩著濃濃的煙霧,散發著嗆人的硫磺火藥味。狂歡到午夜時分,許多人家都要找些舊東西從窗口扔到大街上,小至針管藥瓶、大至洗澡盆,杯盤碗罐,凡是可以打碎的東西應有盡有。

孩子們平時因疏忽打碎東西是要受責的,這時卻可以隨意打爛那些平日積攢下的瓶瓶罐罐。

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去掉煩惱和惡運。這是他們辭舊迎新的傳統方式。另外,元旦這天,各家都要燃起一爐旺火,晝夜不熄。這種風俗來自古羅馬。那時人們認為,人類最初用的火來自太陽。如果元旦那天家中火種一斷,將一年見不到太陽。

西班牙除夕夜,家家團聚在一起吃如意葡萄。當教堂響起午夜鍾聲時,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伴著鍾聲吃下十二顆,那麼在新的一年裏將每一個月都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