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新年在炎夏中度過。阿根廷人熱愛水,認為水是最聖潔的,可以衝刷掉一切汙穢的東西。元旦那天,他們合家外出,到郊外的江河溪流中去洗“新年浴”。下水前先把花籃中的鮮花瓣撒落在河麵上,然後一個個跳進落英繽紛的“花海”中,用花瓣搓揉全身。在他們心目中,新年花浴可以洗掉汙垢和晦氣,換來新的一年裏的吉祥與如意。
智利人們每年除夕夜都通宵不眠。無論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新衣,隻待教堂午夜鍾聲一響,就擁向公園或廣場,在那裏一邊燃放鞭炮焰火,一邊歌舞狂歡,直至天明。新年的早晨,將有一個短暫的寧靜。等早飯過後,熱鬧場麵便又再度出現。
蘇格蘭送舊迎新之際,家家戶戶大門敞開,歡迎任何人做客。客人要隨身帶塊炭,投到主人的壁爐中,意為願爐火長久地燃燒,家庭興旺。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以伐木比賽來歡度新年。伐木賽不用鋸而是用斧。木分橫放和豎放兩種,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將木砍斷。
異國新年食俗趣聞
新年食俗,集中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傳統和古老文明。由於地域、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情趣愛好等的不同,新年食俗也五彩繽紛,豐富多樣。
喜吃甜飯與我國一江之隔的朝鮮人,過新年時,要吃類似我國的“五味粥”、“八寶飯”,這樣飯是用糯米配上鬆子、棗粉、蜂蜜煮成,以此預示新的一年,日子會更甜蜜。
吃素三天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本人,原與中國一樣過陰曆新年,現隻過陽曆新年。新年期間要吃三天素。在這三天裏,隻能吃麵條和年糕,麵條又細又長,意味著長壽,用大米做的年糕,表示來年更加富足。
禁止喝湯越南北方地區和中國一樣,過陰曆新年。新年期間,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新年喝了湯,新的一年莊稼就會受澇。
隻吃冷食巴拉圭人在年終最後五天為“冷存日”。這五天,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隻吃冷食。新年零點鍾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煮食,大擺宴席歡慶新年。巴拉圭新年吃冷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一次反殖民者的戰鬥。巴拉圭革命軍在彈盡糧絕時,堅持作戰,直到元旦黎明援軍趕到,終於取得了勝利。
爭吃葡萄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等教堂的鍾敲響12下,大家就爭著吃葡萄,要力求按照鍾聲的節奏,吃下12粒,以表示新年吉祥如意。
酒要喝光法國人在除夕之夜,各家要把家中的酒全部喝光。他們認為,新的一年如果家中還存有剩餘的酒,來年就一定要遭厄運。
忌吃家禽匈牙利人在過年時忌吃家禽。他們認為,家禽都是有翅膀的,吃了它們,在新的一年,幸福會隨著“飛走”的。
過年吃素東非島國的馬達加斯加人,在新年到來後的一周內,忌食豬、牛、馬等肉類。
食魚辭舊居住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新年那天有個規定:隻準吃魚,不準食用其他東西。原來,這象征著新年捕獲更多的魚蝦哩!
各種“元旦”的有趣來曆
許多國家和民族的元旦十分有趣。
漲水元旦埃及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曆法,埃及人定出的歲首是根據尼羅河漲水這天定的。據說,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埃及人在夜晚觀察星象時,發現一顆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當它和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一同升起時,尼羅河便開始漲水了。因為埃及終年炎熱,沒有顯著的四季而尼羅河每年卻按照一定的時間漲水,這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關係很大,於是埃及人就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這一天作為歲首--元旦。
幹、雨季元旦熱帶地方有些國家,是以雨季和幹季作為新年標誌的。如泰國每年3月至5月雨季到來之前,氣候幹燥炎熱,土地幹旱,急需甘露滋潤,就在這個時候舉行宋幹節活動。“宋幹”在泰語中是“求雨”的意思。4月13日至16日的宋幹節,也即佛曆新年。非洲的烏幹達,每6個月就有一個雨季或幹季。於是,他們一年就有兩個“元旦”了。
飛雪元旦居住在寒帶的愛斯基摩人,以氣候條件為準則。他們的元旦沒有固定的日子。
當雪花第一次開始飛舞的時候,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4)候鳥元旦。印度尼西亞凱拉比特人的曆法是以候鳥的來去為依據的。一年中,當候鳥最早飛來的時候,這一天就是“元旦”來臨了。
聖誕節
在歐美各國,大概沒有一個節日象聖誕節那樣重大神聖,那樣包含著深刻久遠的宗教因素。
聖誕節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耶穌基督誕生的紀念日。關於耶穌的確切生年,以至是否曾有耶穌其人,史無記載。這個日子,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公元354年規定的。所以選擇在這一天,據說是為了同世俗的農神節相一致。因為公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冬至”日,是日照最短的一天,而從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便晝長夜短。人們為了感謝太陽賜給人間的溫暖和光明,常常舉行各種活動向太陽膜拜。把耶穌誕辰與傳統的農神節相吻合,其意大概是為了表示耶穌的降生就是太陽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