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外國節日(3)(2 / 3)

現在聖誕節已不僅是宗教節日,而且是普天同慶的世俗節日。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慶祝聖誕節,節期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來年一月六日,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節日的開始。這些國家的城市、街道、商店等公共場所都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戶也都準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聖誕夜莊嚴神聖而又熱烈歡騰。無論是燈火輝煌的大廳或是鄉村安寧的農舍,都擺滿了特製的聖誕蠟燭、蛋糕、糖果、餅幹、金色胡桃、蘋果、小玩偶、金鈴,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的聖誕樹等。聖誕夜是傳統的家庭團聚之夜。全家圍坐在樹旁共進聖誕晚餐,互贈禮品。餐桌上往往多設一個座位,據說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一個需要幫助的過路人而準備的。餐後,全家在聖誕樹前唱歌跳舞,娛樂場所也有各種藝術表演。

聖誕樹是聖誕夜的必需之物。聖誕樹一般用小樅樹或鬆樹,樹枝上掛著各種玩具、禮品、五光十色的圓球、絢麗多采的燈泡。樹頂往往要裝飾一顆明亮的星,以指示“東方三王”赴伯利恒朝拜聖嬰的道路。關於它的來曆,有種種傳說。有說它首先出現於德國,是天使發送禮品的。有說它源於中古的德國聖經古跡劇。劇中有一棵掛滿蘋果的棕樹象征伊甸園,表示“生命之樹”。也有說,日耳曼人當年奉橡樹為聖樹,他們盛行以兒子獻神的風俗。每年冬天,一名誌願獻祭的小英雄蒙頭跪在橡樹前,有人用棒子猛擊他的頭,直至頭破血流。他們認為此時靈魂已走向神的麵前。一位叫溫弗烈的英國傳教士在德國見到這種情形後,立誌要幫助人們鏟除這種惡俗。聖誕節前夕,他用斧子將橡樹砍倒,並指著一棵鬆樹說:“讓我們以這棵鬆樹為快樂樹吧!”從此以後,每年到了那一夜,人們便把小鬆樹打扮得五光十色。還有說,過聖誕節擺設聖誕樹,早在三四世紀之前便在德國人的家庭中流行。那是因為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次聖誕節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了解山林夜景的美麗,將一棵小鬆樹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代表星星。以後,每到聖誕節,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裏布置一株聖誕樹。後來,這種風俗傳遍了世界。

聖誕節的另一重要角色是聖誕老人。關於他的來曆,我們在降臨節和聖尼古拉節中已提及。

千百年來人們都相信,聖誕夜會有一位白須紅袍的老人穿著大皮靴、背著大紅包袱,乘坐由兩隻鹿駕駛的雪橇自北方來,從煙囪進入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把玩具、禮品裝進孩子們的襪子。因此,孩子們入睡前都要把襪子放在壁爐旁並給聖誕老人留些好吃的食物,作為他的夜餐。在盛大隆重的聖誕節活動中,聖誕老人是最受歡迎的人物。

除此以外,各地也都還有一些其他有特色的活動。如“平原寂寂,雪花紛紛”這首流傳全世界的聖歌的發源地奧地利,有聖歌隊夜報捷音活動。聖誕節午夜,盛行由兒童裝扮成的“三王”,唱著聖歌到每家門前通報基督隆重的喜訊。每到一家,人們就把糕餅、胡桃、甜食、糖果等分贈給他們。“三王”也即在門額上用粉筆書寫19+K+M+B+87字樣,三個字母即“三王”卡斯帕、梅爾修和巴達薩名字的縮寫。四個阿拉伯數字則是隨年變化,1987年即寫1987。這種帶有符咒性質的門額題字,據說可保護各家免遭災禍。

子夜時分,教堂舉行隆重的“子夜彌撒”,慶祝耶穌降生,聖誕節到來。在聖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隆重舉行兩次彌撒,並演出耶穌誕生的戲劇,演唱聖詩。

在節日期間,各國各民族都以富有特色的活動,予以慶祝,其熱烈程度不亞於我國的春節。

各色聖誕

歐美看重聖誕節,因各國在對誕節前後氣候環境不同,故對聖誕節有不同的稱謂。

藍色聖誕夏威夷每年12月,既沒有風,也沒有雨和雷,氣候不冷不熱,蔚藍色的天空與藍色的海水融為一體。因此,夏威夷人能享受到一年中最好的藍色聖誕節。

紅色聖誕12月澳大利亞,人們燃火迎來“紅色聖誕節”。在澳大利亞南威爾省,每年聖誕節來臨,家家戶戶喜歡帶著各種食品到山上去過一個紅色聖誕節。

黃色聖誕聖誕節前後,在美國密執安湖以東地區的積雪達一米深,大地一片白茫茫,從西部刮來的一陣陣帶著黃沙的狂風,使大地換上一件黃色的新衣,故人們稱之為黃色聖誕節。

紫色聖誕在芬蘭,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遠遠望去,一片紫色,這就是有名的紫色聖誕節。

複活節

複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複活的節日。據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又複活升天。據《新約全書》中說,耶穌在絞架上被釘死以後,第三天清早墳墓上的石頭忽然挪開了,兩個天使坐在原來安放耶穌的地方。耶穌站了起來,對旁邊的人說,他要升天了。於是,他的門徒奔走相告耶穌複活的佳音。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規定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為“複活節”。一般在3月21至4月25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