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到進托兒所、幼兒園,上小學、中學、大學以至就業,父母的教育都有重大影響,我們義不容辭地要把後代培育成為黨和國家的有用人才。
——康克清
兒童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陳鵝琴
幼兒受於家庭之教訓,雖薄物細故,往往終其身而不忘。故幼兒之於長者,如枝幹之於根本矣。
——蔡元培
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些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完全的人。
——魯迅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造就一個人的三大要素。而這三大要素中,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不僅是做人的搖籃教育,也是做人的終生教育。
——範崇燕
教誡子弟是第一要緊事。子弟不成人,富貴適以益其惡;子弟能自立,—貧賤益以固其節。
——孫奇逢
家庭應有高度的教育修養。如果沒有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修養,光靠學校教師的努力,哪怕是相當大的努力,其效果也是有限的。人的全麵發展有賴於:父母以怎樣的人格出現在兒童麵前。
——蘇霍姆林斯基《插圖》
教育——這乃是一件大事,它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教育這種神聖的義務正落在家長的身上,他們有義務使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別林斯基
學校裏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裏折射地反映出來,而學校的複雜的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不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減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
——蘇霍姆林斯基
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決定地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生下來後到五六歲時的教育。
——木村久
社會交給每一位父母……一個莊嚴的責任:教養我們未來的公民,使他們誠實、勇敢、愛工作、愛祖國、愛同胞,並且有同誌般的友愛精神。這是一個不能輕率對待的責任,也不能采取冷淡態度來對待的事情。
——宋慶齡
隻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
——魯迅
我們不但要自己勤儉持家,還要教育孩子們永遠保持勤儉的習慣。
——朱德
愛迪生的幼年的故事,給了我兩個深刻的印象:一是科學要從小孩學起,二是科學的幼苗要像愛迪生的母親一樣愛護才能保全。
——陶行知
我們現在不要一般順民式的兒童。我們要勇敢、進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務社會的兒童。
——陳鶴琴
如果一個孩子克服不了最初入學遇到的困難,生活對他來說就會變得困難重重,而學校則可能成為他一切不愉快的原因。
——卡爾克林娜
必須趁早使孩子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即:不命令人,因為他不是誰的主人;也不使令東西,因為東西是不聽他的命令的。
——盧梭
讓兒童做點家務,其目的不隻是使他們完成繁重的任務,而是教會他們以後“怎樣去工作”。培養發展兒童良好的精神支柱——責任心、獨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
這些遠遠比隻講究吃、住條件要重要的多,它們是精神健康的基礎。
——格林
在家庭教育學中,道德培養占主導地位。
——卡爾克林娜
老一代對於女的關懷,往往很容易轉變為對子女日常生活的過分監護。這有時會使他們變得天真幼稚,而天真幼稚在社會上則是有現實危險的。
——卡爾克林娜
使學生具備當父母所需要的道德修養是家庭和學校的重要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
逐漸地使兒童養成不僅在體力勞動中而且在腦力勞動中克服困難的習慣。應當使兒童懂得腦力勞動的真正的本質,那就是:要努力地開動腦筋,要深入地鑽到事物、事實、現象的各種各樣的複雜而微妙的關係、細節和矛盾中去。無論如何不要讓兒童感到一切都輕而易舉,不知道什麼叫做困難。
——蘇霍姆林斯基
在兒童的眼中,父母是有權首先享受幸福的。……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犧牲父母的幸福來栽培兒童。……應當教育兒童關心父母,培養兒童這樣簡單而自然的願望,即在父母沒有滿足之前,拒絕自己的享樂。
——馬卡連柯
有的孩子有一些毛病,千萬不能鄙視、歧視、動輒加以指責。要親近他們,了解他們,正確地對待他們。
——鄧穎超
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應當以“循循善誘”為依歸,不應當以力強迫威脅為能事。雖引誘和威脅都使得小孩子服從,但小孩子心裏的愉快與不愉快則不可以道理計了。
——陳鶴琴
撲滅醜惡的東西,如果沒有完美的東西來代替它,終是沒有結果的!這樣的撲滅將徒勞無功。
——別林斯基
教育幹涉的最初形式,必須把兒童引向自律。
——蒙台梭利
隻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
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以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相結合。在生活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隻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