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章
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不要埋怨他們,也不奚落他們,應該幫助他們從失敗走向勝利,幫助他們看到光明,特別是他們處於十字路口的時候。
——穆尼爾·納素夫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馬卡連柯
愛也是要求有分量、有尺度的。
——馬卡連柯
在小孩子麵前,做父母的意見不合,不僅使小孩子無所適從,而且或者也引起他輕視父母之心,所以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不應當在小孩子麵前取不同一的態度。
——陳鶴琴
父母意見的統一,說話的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否則,父母任何一方對教育改造孩子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穆尼爾·納素夫
家長是兒童的最初的教育者,作為教育者來說,他們的力量在於對兒童的日常的直接影響,在於有共同的教育觀點,在於有統一的要求和行動,在於對兒童有真誠的善意的態度,並且在於為祖國幸福而從事光榮勞動榜樣。
——凱洛夫
要對孩子作為的認識與社會上正確的認識取得一致。屬於社會原因造成的,就應當給孩子解釋清楚,讓他避免與社會渣滓同流合汙,培養他為發揚社會光明而作出自身努力的責任心。
——穆尼爾·納素夫
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
——蘇霍姆林斯基
兒童有兒童的事情,成人決不宜壓抑他,也決不宜阻止他。
——惲代英
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做事動機。
——陳鶴琴
不可壓製兒童的本性,在童年有著自己的為他們所特有的去看、去想、去感覺的方法,所以教育者不應該強暴地迫使他接受其他的、為成年人所特有的方法。
——盧梭
長者需是指導者,協助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魯迅
誘導比恐嚇,哄騙、打罵都來得好。若能以誘導法得到良好結果的,我們千萬莫去打罵我們的小孩子。
——陳鶴琴
盡可能多地進行正麵教育,盡量少采用各種懲罰,如罰站、打罵、關押等。
——陳鶴琴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
——斯特娜夫人
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
——洛克
常受斥責,孩子對這種斥責就會習以為常,母親也失掉了權威,使母子之間產生隔閡。其結果,對孩子的教育就徹底失敗了。
——斯特娜夫人
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任何屈辱人格的懲罰是完全沒有用的,因為這些懲罰不但壓抑兒童崇高的自由精神和自尊心,並且容易自卑、恐懼、拘謹和狡猾等不良情感玷汙他們的心靈。
——別林斯基
體罰不僅標誌著家長的軟弱無能和驚慌失措,也標誌著他們的教育方法極端不文明。
——蘇霍姆林斯基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
——盧梭
幾乎一切人都承認,教育需要耐心。
——烏申斯基
孩子的一切良好習慣的形成,完全靠父母的榜樣的力量。特別是日常生活中的禮貌,更要靠父母的榜樣。
——斯特娜夫人
沒有什麼事情能像榜樣那樣能夠溫和地而又深刻地打進人們的心裏。
——洛克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托爾斯泰
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父母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隻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孟子說過這樣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這段話中關於“天命”的說法,當然是不對的。但他這種必須在艱苦中磨煉出來的人,才能擔當“大任”的道理,還是好的。在今天我們的社會裏父母送子女到艱苦環境中鍛煉,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這是一種移風易俗的變化,也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革命。
——吳玉章
小孩子不能什麼事都靠著大人,要讓他們自己闖闖,學會生活。
——劉少奇
習慣是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習慣形成的方式有:①簡單的重複;②模仿;③有意練習;④與壞習慣作鬥爭。
——林崇德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要知道多運動多強健,多遊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
——陳鶴琴
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去做。
——陳鶴琴
不讓兒子閑著沒事作,安排他的工作和有規律的休息。
——馬霍娃
一個人如果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那麼幸福和稱心如意,那麼當他成年時,就體會不到真正的幸福。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想到教育的這種規律性。
——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