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光緒皇帝(1)(2 / 3)

如此顯赫的家世,使得載湉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中無憂無慮的成長。他和他的父母也無法預知到有一天他竟然會登上大清帝王的寶座,更無法預料迎接他的竟然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

2.風雨飄搖中的王朝

自順治元年(1644年),後金入關建立清王朝之後,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中國出現了邊疆鞏固、經濟發展、人民日繁的局麵,迎來了封建王朝中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在此期間,由於統治者相繼施行一係列緩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措施,保證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安定,勞動人民得以安心生產,從而使社會經濟從明末清初戰爭的瘡痍中恢複過來,並迅速發展,登上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出現了中國曆史上又一個治世局麵,清朝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然而,盛極易衰,在一片繁榮景象的掩蓋下,社會危機正在蔓延。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嘉慶元年(1796年),四川、湖北、陝西邊境地區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雖然在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下最終失敗,但是這次持續九年的起義共耗費白銀2萬萬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五年的財政收入,從此,清王朝從所謂“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財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人沒落的深淵。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8世紀60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麵.英國資產階級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

鴉片,學名罌粟,又名阿芙蓉,俗稱“大煙”,是用罌粟汁液熬製而成的一種毒品,具有強烈的麻醉性,兼有催眠、鎮靜、止痛等作用。白明代以來,鴉片一直作為藥材少量進口。17世紀前後,吸食鴉片的惡習由南洋傳人中國,逐漸流行開來。吸食成癮者,身體逐漸衰弱,精力耗散,神誌萎靡,久成廢人。

大量鴉片輸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禍害。從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就頒布了禁止販賣鴉片、開設煙館的命令,以進口藥材為名的鴉片貿易被中止後,西方國家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走私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貴錢賤,引起嚴重的通貨緊缺,導致清政府財政危機。

起初,吸食鴉片的還隻是一些土紳、官吏、大商人、大土地所有者,到後來,依附於上層統治者的各種人物,如差役、兵丁僧侶、道士、妓女等,還有一些流浪漢、乞丐、土匪和一些下層人士都開始吸食鴉片煙。許多貴族、官僚、地主吸食鴉片以後,更加腐敗;一些士兵也吸食鴉片,軍隊的戰鬥力更加削弱了。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年—1834年頒布禁令8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煙。林則徐立下誓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表示禁絕鴉片的決心。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迫使英商陸續交出2萬多箱鴉片。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毀。在現場觀看的廣州城鄉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定決心。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門銷煙壯觀場麵的真實寫照,它將永遠地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資產階級立即叫嚷,中國禁煙“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這種機會“是不能輕易放過的”,並汙蔑中國禁煙是對英國的“侵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