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身陷囹國心未死
光緒帝雖然被禁於高牆之內,但卻沒阻塞他向往西方、了解西方和學習西方的道路,即使在深陷逆境的歲月裏,光緒帝仍在“朝夕研求”古籍時書,其中“於西學書尤留意”。同時光緒帝還堅持每日以一定的時間學習英文,常常利用一切途徑,不斷了解外洋的各方麵情形。
新發現的光緒帝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閱讀書目,從一個側麵展現出,光緒帝沒有放棄他的抱負。
在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由內務府奏事處瀛台交出的光緒帝朱筆所列的書目40種:
政治官報局刊印各書:《日本憲法說明書》《日本統計釋例》《日本憲政略論》《譯書提要》《駐奧使館報告書》;商務印書館新印各書:《孟德斯鳩法意》《政治講義》《法學通論》《比較國法學》《政治學》《國法學》《民法原論》《政治泛論》《憲法論》《行政法泛論》《日本預備立憲》《國債論》《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法述義》《白治論纂》《憲法研究書》《日本監獄法詳解》《萬國國力比較》《政治一般》《列國政治異同考》《歐洲最近政治史》《歐洲新政史》《歐洲財政史》《經濟通論》《理財新義》《日本法製要旨》《日俄戰紀》《最新戰法學》《德國學校製度》《各國憲法大綱》《英國憲法論》《萬國輿圖》《歐美政教紀原》。以上每種呈四部,並嗣後官報局有新印出之書,即隨時每種呈遞四部。
這份讀書單它多少告訴我們光緒帝死前的精神狀態以及尚未泯滅的政治抱負,其中有大量書籍是關於立憲方麵的,足見他仍在積極自我準備,從一個側麵展現出一個心存希望的皇帝的形象。被長期軟禁的光緒帝,所以還在埋頭攻讀、密切注視外洋動向、關心國家的危亡,仍在不斷的追求,其原動力,無非是來自他的憂國之忱和從未動搖的複興祖國之誌。
4.猝死之謎
光緒帝在瀛台的10年,雖然經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但他的心中似乎始終不滅東山再起的願望,可惜他終於沒有能鬥過慈禧,一輩子都生活在她的陰影之下。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1908年11月14日下午5時33分),光緒帝在孤獨與痛苦中走完了他38歲的人生。他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慈禧隻比他多活了1天!但就算他能多活幾年,大清江山就能在他手裏益壽延年嗎?第2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下午1時至3時),慈禧在儀鸞殿撒手人寰。
大清朝在位皇帝與掌握近代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真正統治者慈禧,在不到二十四個小時的時間裏相繼去世,這事太巧,巧得讓人生疑,這不能不讓人們對這母子死亡時間如此巧合的背後原因產生種種猜測和議論,加之光緒帝與慈禧之間的政治矛盾與由此引發的政見分歧和衝突,更加使人覺得在光緒帝死因背後,蘊含著驚天陰謀。於是,種種議論在雅室高堂、鄉間裏坊不脛而走,成為清末重大疑案。
不過,無論光緒帝究竟死於何因,他在清廷遭受的控製與打擊;在精神與誌向上受到的壓抑與摧殘;在身心上經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親情也被人拆毀,無不令人感慨萬分。正如朱金甫、周文泉兩位先生指出的:“綜觀光緒帝~生,乃在疾病與政治及生活上的失意中度過,疾病與失意兩者互相影響,尤其是失意促使其病情日益加重……迨至戊戌事敗,身遭軟禁,精神幾近崩潰,而病狀紛來遝至,斯時精神痛苦更促使病情加劇。其後雖經禦醫多方調治,病情仍時輕時重,纏綿不已。”
他的帝位是老佛爺賞給的,就算是老佛爺始終不肯放手也情有可原。但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不可能心甘情願聽憑一個婦人控製。所以,從親政開始,他一直想做個真正的皇帝。但是,與手腕高強的聖母皇太後相比,他太稚嫩了,一次一次地碰得頭破血流。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失敗,直到北京被洋人攻破,他成了有清200多年來第一個“蒙塵”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