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光緒皇帝(7)(3 / 3)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 29歲,俄羅斯租借旅順口,與日本矛盾日趨激烈。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簽訂福州、廈門日本租界協議書及其附件。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確認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已取得的特權,維護美國的在華利益。“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國要在中國攫取更多“權益”的野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30歲,慈禧太後利用義和團運動,以對抗外國勢力,卻把責任推到光緒身上。結果,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城,慈禧太後隻好挾光緒帝等帝後倉皇出逃到西安。出逃前,害死了光緒帝的愛妃珍妃。慈禧太後詔立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欲廢光緒帝,成為光緒帝的繼承人,史稱“己亥建儲”。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31歲,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全權代表與八國簽訂了《辛醜條約》,列強得以大大加強其在華的統治勢力,進行野蠻的軍事監督、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使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被拖人更加苦難的深淵。慈禧太後從西安返回到北京,保證今後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政府開始淪為“洋人的朝廷”。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32歲,沙俄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從東三省撤兵。中英雙方通過談判,簽訂了《續議通商行船條約》。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33歲,中國最早的工科大學——天津北洋大學開學。開學後,袁世凱先後派遣北洋學生赴美國和日本留學。北洋大學前身是1895年由盛宣懷創設的天津中西學堂,又名北洋西學堂。

光緒三十年(1904年) 34歲,日俄戰爭以中國領土為戰場爆發,腐朽的清政府竟然宣稱保持“中立”。5月,清廷命外務部照會瑞士,聲明願意加入紅十字聯約。該會成立後,立即前往東北接運難民,同時,又在東北各省設立分會,擴大救濟災民、資送回籍和戰後放賑工作。中國正式參加世博會。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35歲,黃興在日本與孫中山籌劃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成立。在中國曆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製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分離。科舉製度是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製度,由於分科取士而得名。

光緒二十八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2-1905年) 囚禁中的光緒仍幻想有朝一日東山再起,苦讀各國變法書籍。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36歲,中國公學在上海正式開學。法國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刺殺南昌知縣江召棠,激發南昌教案。天津單軌白牌電車正式通車,宣告了中國第一條公交線路在中國的誕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37歲,日俄在彼得堡秘密簽署《日俄協定》,共同謀劃分裂中國。羅斯福主張以庚子賠款援助中國教育。《中國女報》在上海創辦。秋瑾任主編兼發行人。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鼓吹婦女解放,呼籲婦女走向社會,爭取人格和尊嚴的獨立。同年,秋瑾在紹興英勇就義。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光緒帝在中南海瀛台飲恨離世,終年38歲。20小時後,慈禧太後崩逝,時年73歲。臨終選定溥儀繼統,為宣統帝。清政府頒布的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欽定憲法大綱》,確認了君主立憲製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於君權強大,議院立法權和監督權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權利微不足道並缺乏有效保障。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白行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京張鐵路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