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7月8日,剛剛躋身於強國之列的美國,派出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裏率領的四艘全副武裝的黑色大船,闖入了浦賀港。
佩裏代表美國總統提出了開港通商的要求。這位不久前在美國和墨西哥的海戰中大獲全勝的將軍十分自負,他對前來交涉的日本使者說,你們最好不要抵抗,因為一旦開戰,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必勝。
麵對冒著黑煙的蒸汽戰艦和盛氣淩人的美國將軍,日本人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此時的日本,已經度過了兩百多年閉關鎖國的時光,但是,它對外麵的世界並非一無所知。在當時唯一對外開放的窗口——長崎,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富強的國家,中國與荷蘭被允許往來通商。17世紀的世界霸主荷蘭,讓這個兩千年來一直以中國為師的島國興起了“蘭學”。日本的士族階層紛紛用荷蘭語,來研討歐洲近代的天文、地理、醫學等新興學科,並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發展。
而13年前在鴉片戰爭中受到英國軍艦攻擊的鄰國大清帝國的遭遇,從另一個角度給了日本統治者一個新的信號。
1840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迫使中國開國的消息,震驚了日本朝野上下。
長崎的高島秋帆最先做出反應,他向幕府提交了關於改進炮術以加強武備的意見書。圍繞該意見書,形成了改革與保守之爭。保守派認為: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的原因在於兩百餘年歌舞升平造成武備鬆弛所致,日本若貿然采用西方炮術,隻會迎合俗人好新之弊、學者好奇之病,最終導致“平日風俗習尚”的變革,為害非淺。改革派則針鋒相對地指出:中國兵敗之情由,是由此種空論所招致。幕府老中水野忠邦認為,鴉片戰爭“雖為外國之事,但足為我國之戒”。他接到高島秋帆的意見書後,對高島頗為賞識,將其提拔為與力,並召至江戶,傳授西方炮術。幕府於1842年7月23日,下令廢“異國船驅逐令”,改行“薪水給予令”。與此同時,《中英南京條約》簽署,中日兩國不約而同地被迫修改閉關鎖國政策。
鴉片戰爭在日本知識界也掀起了波瀾。中國知識分子所寫的一批介紹鴉片戰爭和世界史地的書籍,通過中國商船源源流人日本,廣為流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魏源的《海國圖誌》,被譽為“天下武夫比獨之書”。白1851年傳人,即被翻刻,至1856年各種翻刻本竟達二十二種。當時著名的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讀到《海國圖誌》“以夷製夷”的主張後,不禁拍案感慨:“嗚呼!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誌矣!”
正如梁啟超所說:“其術在今日之中國,不過束閣覆瓿之價值。然日本之佐久間象山、吉田鬆陰、西鄉隆盛輩,皆為此書所刺激,間接以演尊攘維新之活劇”。
浦賀當局拒不受理美國總統國書,要求依照日本國法,開往長崎。佩裏斷然拒絕,派遣“密西西比”號人江戶灣測量水深進行示威,聲稱:“若不受理國書,艦隊就開進江戶與將軍直接談判,否則萬一開戰,美國必勝,那時可執白旗來見。”幕府屈服於威壓,不得不在浦賀附近的久裏濱收下美國國書,約以明年答複。佩裏無視幕府立即離去的請求,反而將艦隊開至羽田附近示威,直逼江戶,江戶市內群情嘩然。不過佩裏明白要幕府迅速回複是困難的,加之在琉球另有緊急任務,聲言明年春天前來聽取答複,然後撤離日本。堅守200餘年的鎖國體製危在旦夕。
由於美國軍艦船身漆成黑色,以蒸汽為動力,冒著黑煙,因此日本人把佩裏艦隊的叩關通稱為“黑船事件”。
如何處理對外開放的問題,幕府破天荒地廣泛征求各界的意見。這件事情過於重大,幕府自己失去信心,拿不定主意。也就是說,幕府的權威開始削弱;對於王室,幕府的態度變得軟弱了。
德川幕府本來是不許天皇過問政治的。天皇及公卿長期受到冷落。康有為曾經形容過當時日本天皇的真實狀態。“孝明天皇欲作詩而無紙。”但是,“黑船事件”改變了這一事態。
3.幕末社會政治形勢
在日本曆史上,曾經曆了天皇專權、貴族專權和幕府將軍執政三個階段。日本過去是一個閉關白守、封建落後的國家,號稱“神國”,是所謂“諸神保護的國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對自己的臣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忠君報國” “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準則。
幕府是12世紀末至19世紀日本武家政治時期的最高權力機構。該詞出白漢語,意為將軍出征時的帳幕。從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曆史上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幕府將軍挾天皇而令天下。王室被架空,天皇的權力旁落。日本出現了二元政治:實權盡人將軍手中,天皇不過一介傀儡而已。由此日本開始了長達600多年的幕府統治時代。
日本曆史上曾先後有鐮倉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德川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