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明治天皇(3)(1 / 3)

如今江戶城回到皇室手中,睦仁要借遷都之機,明明白白向國內外昭示:日本國的天皇重新君臨天下。

三、維新時代

1.走出國門

在美國艦船叩開日本國門時,佩裏將軍在展示武力之餘,用電報機、鍾表、望遠鏡、蒸汽機車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T業革命的成果。當一部小型蒸汽機車在專門搭建的軌道上開動起來的時候,圍觀的日本官員從飛轉的車輪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個世界的差距。他們認為,按照當時的世界狀況,日本如果白閉鎖國是無法得到發展的,必須進入國際社會,並從中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一天夜裏,兩個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國黑船,用手比劃著告訴佩裏將軍:他們想要隨船到美國去,看看美國究竟為什麼強大。這樣做在當時的日本按律是要殺頭的。

他們的舉動讓佩裏非常驚訝,他在日記中寫道:“這兩個日本人的求學精神令我感動,如果日本人都像他們一樣,日本一定會變得和美國一樣強大。”

這兩個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終還是被送下了船。但隨著國門的打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關注起外麵的世界。

14年後,一個名叫澀澤榮一的年輕人獲得了一次前往歐洲的機會。1867年,27歲的澀澤榮一作為日本代表團的成員到了法國,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

新奇的工業產品,取代了手工作坊的機械設備,西方的工業化程度讓澀澤榮一大為震驚。他決定留下來,仔細考察歐洲各國的產業發展和經濟製度。

澀澤榮一先是到了法國,後來又到了比利時,比利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接見他們的時候講,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工業,特別是鋼鐵的使用非常重要,歡迎日本到時能夠購買和使用比利時的鋼鐵,澀澤榮一大為感慨,他說一個國家的國王在會見外國客人時,都不忘記推銷本國的產品,可見工商業對西方國家是多麼重要。

從小熟讀《四書》《五經》的澀澤榮一,和當時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傳統日本人一樣,認為商人就是一副惟利是圖的形象。比利時國王的一番話,讓他固有的觀念慢慢開始轉變。

1868年11月,澀澤榮一帶著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時的日本,已不是他離開時的那個國家。國家剛剛經曆了一個重大的曆史轉折。

戊辰戰爭結束之時,日本可謂百廢待興。盡管一係列破除舊製度的改革都相繼展開,使政府對於國家政權的掌控能力逐漸恢複,但日本如何實現強國夢想的問題,一時卻難以回答。關鍵時刻,“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的誓文解決了人們心中的迷惑,學習西方迅速成為日本精英階層的共識。在他們的全力推動之下,日本國內掀起了一場上下一致學習西方的熱潮。

1868年11月回國的澀澤榮一,趕上了好時候。一年後,他進入明治政府的財政部門任職。在歐洲遊曆積累的經驗和天生的理財能力,使澀澤榮一的仕途一路順風。他直接參與了新政府的貨幣製度改革、廢藩置縣、發行公債等幾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醞釀和製定。

1871年12月23日,以太政大臣岩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的日本使節團登上了美國公司的輪船,從橫濱出發奔赴美國和歐洲。使節團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政府官員總數的一半,幾乎涉及政府機構中的每個重要部門,其中包括了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口尚芳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此外,隨使節團出行的還有一支由近60人組成的留學生團隊。臨行前,明確規定了使節團出訪的目的:一是交涉修改不平等條約;二是考察各國情況,學習治國經驗和各種優長。為了支撐這次龐大的出行,成立剛剛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當年財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個月的時間裏,他們考察了美、英、法、比、荷、奧、德、俄、丹、意、瑞士、瑞典等12個國家。每到一國,團員們都本著認真學習的態度,對該國的情況進行細致的研究,並把搜集的信息和心得感受通過書信及時發回國內。岩倉使節團的規模之大,政府投入之大,官員級別之高,出訪時間之長,考察之詳細的確世所罕見。在日本乃至亞洲國家與西方世界交往的曆史上,岩倉使節團的出訪都可稱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動。

使節團回國之後,根據他們的日記、書信和整理的資料,編輯了長達100卷、共2110頁的《美歐回覽實記》,於1878年出版發行,在日本民眾中起到了很好的介紹和宣傳作用。

盡管原定的修改條約的設想因阻力巨大而未能實現,但岩倉使節團還是收獲豐富:不僅使明治政府的領導層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認識了日本與歐美的差距,從而堅定了全麵學習西方的決心,而且通過親身接觸,確實學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具體而實用的經驗,尋找到了適合日本自身條件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在考察過程中,使節團對普魯士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經驗尤感興趣。特別是“鐵血宰相”和參謀總長老毛奇所說的“方今世界各國,雖以親睦俾斯麥禮儀相交,但皆是表麵名義,於其陰私之處,則是強弱相淩,大小相欺”,“萬國公法,也是係於國力強弱,局外中立而唯守公法者,乃是小國之事,至於大國則無不以其國力來實現其權力”等言論,更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們認為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以實力求強權才是唯一正確的邏輯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