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明治天皇(7)(1 / 3)

文久元年(1861年) 10歲,德川幕府在長崎修建了第一個洋式船廠——長崎製鐵所,內設鍛冶、煉鐵、製造車間,可以對軍艦進行清理、修補、更換船具等維修工作。長崎製鐵所後來撥給三菱財團,成為未來日本造船業主力——三菱長崎船廠的發祥地。

文久二年(1862年) 11歲,德川幕府向中國上海派遣了官船“千歲丸”。

文久三年(1863年) 12歲,隨孝明天皇在禦花園主持精心安排的神道儀式。

文久四年(1864年) 13歲,阪本龍馬協助海軍幕臣勝海舟創辦“神戶海軍操練所”。

慶應元年(1865年) 14歲,德川幕府在橫須賀開創了“橫須賀製鐵所”。

慶應二年(1866年) 15歲,正值青壯年紀的36歲孝明天皇突然暴病而亡,傳聞是倒幕派領導人岩倉具視所毒殺,真實情況已經無據可考。

慶應三年(1867年) 16歲,明治天皇繼位,人京都,在清涼殿的小禦所舉行登基儀式。同年,向薩、長兩藩發布“討幕密詔”。德川慶喜上奏“大政奉還”,掌握日本“天下大政”265年之久的德川家族終於在表麵上把政權歸還給朝廷。明治天皇發布《王政複古大號令》。

明治元年(1868年) 即慶應四年,17歲,頒發了實施複古神道的“神佛判然令”,在日本掀起排佛毀釋浪潮。明治天皇率公卿、諸侯及文武大臣在紫宸殿向“天神地祗”宣誓的形式公布《五條誓文》,宣稱日本將“開拓萬裏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改江戶為。東京”。八月正式舉行即位儀式,改年號為“明治”,取中國古籍《易經》中的“聖人南麵聽天下,向明而治”,訂定一世一元製。一世一元製提高了天皇的權威性,象征著天皇政權的穩固。

明治二年(1869年) 18歲,遷都東京,實行“版籍奉還”。參拜伊勢神宮,伊勢神宮是祭祀神武天皇的神社,在日本它的地位最高。一條忠香的女兒壽榮姬被冊立為皇後。

明治三年(1870年) 19歲,成立工部省,標誌著“殖興產業”政策的開始和走向正軌,對扶植日本資本主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治四年(1871年) 20歲,推行宮廷改革,改薩、長、土三藩藩兵為親兵。頒詔“廢藩置縣”。開始吃西餐,率先喝牛奶。派遣岩倉具視率使節團到歐美考察。設立學部省,掌管全國教育事務,同時確立在全國設立學校。創辦了第一張日報《橫濱每日新聞》。

明治五年(1872年) 21歲,率先吃牛肉。在巡幸大阪時穿上西裝,與元田、山岡、中山忠能等共進晚餐。頒布《學製令》,開始有計劃、有措施、有綱領的教育改革。

明治六年(1873年) 22歲,頒發征兵詔令,對兵役製度進行了改革,實行3年義務兵役製,全民皆兵,每一個人都成了武士,武士階層開始失去特權。開始采用太陽曆。發布《地稅改革法令》《地稅改革條例》,允許一切人都可以自由買賣土地,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土地私有製。但改革並沒有減輕農民的負擔,在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的以發對地稅改革為中心的農民起義。

明治七年(1874年) 23歲,出兵侵略台灣。參拜招魂社,該社1879年改名為靖國神社,並作為日本軍部的宗教機構,劃歸陸、海軍省共同管理。靖國神社後來成為日本軍國分子鼓吹為天皇獻身、為侵略戰爭賣命、死後成為萬眾敬仰的神和英雄的重要政治工具。

明治八年(1875年) 24歲,發布《漸次建立立憲政體之詔書》、《新聞紙條例》和《讒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