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九年(1876年) 25歲,明治天皇發布廢刀令,禁止庶民佩刀。發行金祿公債,廢除俸祿製,引起士族的不滿。引起“神風連”“秋月之亂”和“獲月之亂”,最大規模的士族叛亂是西鄉隆盛在鹿兒島舉兵的“西南戰爭”。
明治十年(1877年) 26歲,平複西鄉隆盛叛亂,西鄉隆盛剖腹自殺,西南戰爭結束。日本第一所大學——東京大學成立,受文部省直接管轄,是東京帝國大學的前身。
明治十一年(1878年) 27歲,日本陸軍卿(陸軍部長)山縣有朋發布《軍人訓誡》,要求軍人必須把天皇當做神來崇拜,必須以“武士道精神”為軍人的根本。
明治十二年(1879年) 28歲,實行學製改革,廢除學區製,製定教育令。嘉仁(即日後的大正天皇)出生,生母是明治天皇的典侍柳原愛子。
明治十三年(1880年) 29歲,土地改革基本結束,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製,建立起近代的土地所有製。提出在教學中要突出教授曆史,培養尊王愛國誌氣的重要性。
明治十四年(1881年) 30歲,罷免大隈重信參議等人,“明治十四年政變”。發布開設國會詔書,自由黨成立。
明治十五年(1882年) 31歲,頒布《軍人敕諭》,宣揚軍人必須絕對地效忠於天皇,所宣揚的“武士道精神”,被軍國主義者視為“皇國軍隊永久之聖典”,奉為建軍的方針。
明治十六年(1883年) 32歲,為了迎合西洋達官顯要,特別建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豪華賓館——鹿鳴館。
明治十七年(1884年) 33歲,頒布《華族令》。朝鮮發生“甲申政變”,日本以此為借口,出動軍艦7隻,兵臨漢城。
明治十八年(1885年) 34歲,簽訂《中日天津條約》,規定中日兩國共同保護朝鮮,迫使清政府默認日本在朝鮮的地位。廢除太政官製,建立起隻對天皇負責的內閣製。
明治十九年(1886年) 35歲,開始改著大元帥服。
明治二十年(1887年) 36歲,發布《文官任用令》,製定了《文官考試試補及見習規則》,從而刺激人人競相走上官途。
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 37歲,專門對抗中國北洋水師的“鬆島”“嚴島”“橋立”巡洋艦開始製造。
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 38歲, 《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製定《皇室典範》,宣告近代天皇製的不可逆轉而名正言順地存在。立嘉仁親王為皇太子。
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 39歲,頒布具有強製性的國民道德規範《教育敕語》,以此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敕語確定天皇是國民精神、國民道德的源泉,要求人民把對天皇的忠誠放在首位,為天皇獻身。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公開發表了“保護利益線”的《施政方針》。君主立憲天皇製確立。
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 40歲,《小學敕令》規定:節日須向天皇、皇後的巨幅照片敬禮,並宣讀《教育敕語》等國家神道儀式。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 41歲,新上台的伊藤博文內閣公布了建造10萬噸軍艦的計劃,該計劃在明治天皇的裁決下很快得以落實。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 42歲,頌歌天皇的歌曲《君之代》被推廣到學校節慶祭祀儀式中。日本天皇建造軍艦費的預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