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鳥雲山兵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高山盤石,其上亭亭,無有草木,四麵受敵,吾三軍恐懼,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軍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既以被山而處,必為鳥雲之陣。鳥雲之陣,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其山,敵所能陵者,兵備其表,衢道通穀,絕以武車,高置旌旗,謹敕三軍,無使敵人知吾之情,是謂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陣,法令已行,奇正已設,各置衝陣於山之表,便兵所處,乃分車騎為鳥雲之陣。三軍疾戰,敵人雖眾,其將可擒。”
【注釋】
亭亭:山巒高聳的樣子。
為敵所棲:被敵人包圍。棲,本意是鳥類停息歇宿的意思。
囚:囚禁。此為監視之意。
鳥雲之陣:指機動部隊。
陰陽:山的北麵叫陰,南麵叫陽。
陵:攀登。
衢道:四通八達的道路。
山城:以山為城,即依托山地的防禦。
【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我軍深入敵國境內,遇到高山磐石,其峰巒高聳,沒有草木,四麵受敵圍困,我三軍因之恐懼,士卒迷惑。我想在此防守則能堅固,進攻則能取勝,應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大凡軍隊駐紮在山頂,容易被敵人所孤立;駐紮在山下,則容易為敵人所圍困。既然在山地作戰,就必須布設‘鳥雲陣’。所謂‘鳥雲陣’,就是對山南山北各方麵都要嚴加戒備,機動地控製各處地形。或屯兵於山之北,或屯兵於山之南。屯兵於山北,須戒備於山南;屯兵於山南,則須戒備於山北;屯兵山左,戒備山右;屯兵山右,戒備山左。凡是敵人能夠攀越的地方,都要派兵戒備,所有交通要道和能夠通行的穀地,必須用戰車阻絕。同時,高掛軍旗,謹飭三軍,嚴陣以待,不使敵人探知我方軍情,這叫做‘山城’。部署完後,士卒各就其位,謹守法令,作好奇正變化的埋伏,分別配置衝陣於高處便於作戰的地方,將戰車、騎兵布為鳥雲陣。敵軍來攻之時,命令迅速且猛烈攻擊,敵人盡管眾多,也可以打敗,甚至俘獲它的將領。”
【心得】
沒有草木的高山峻嶺,野獸不能隱藏,隻有鳥兒可以飛越,高山作戰亦應當從中獲得啟示,為此,太公提出了“鳥雲陣”的戰術。
所謂鳥雲陣,就是要善於利用和控製整個山勢的地形,采取機動的辦法駐兵和防備,使整個部隊調遣靈活、攻守自如,不致被敵軍孤立圍困在一個地方,動彈不得。馬謖失街亭便是很好的例證。
當諸葛亮平定南方後,回師北征要攻取長安時,曹叡又起用司馬懿率兵迎戰蜀軍。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率兵前來迎戰,料定他會來取街亭,決定增兵防守。並同意讓馬謖去守街亭。諸葛亮雖然同意馬謖去守街亭,讓他領2500精兵前往,但仍不放心,又叫謹慎的王平去協助他。馬謖到街亭看地形以後,發現旁邊有座孤山,異常險峻,林木遍地地,他認為這是個天然屯兵的好地方。王平極力反對,可馬謖大笑,說他不懂兵法:“兵法書上說過: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如果魏兵敢來,我就殺他個落花流水,有來無回!”王平耐心地勸說:“我多次隨丞相出征,受益很多,眼前這座山是個孤山無援的絕地,如果魏軍四而圍來,斷絕水道,我軍會不戰自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