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少眾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奈何?”
太公曰:“以少擊眾者,必以日之暮,伏於深草,要之隘路;以弱擊強者,必得大國而與,鄰國之助。”
武王曰:“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我無大國之與,又無鄰國之助,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張詐誘,以熒惑其將,迂其道,令過深草;遠其路,令會日路,前行未渡水,後行未及舍,發我伏兵,疾擊其左右,車騎擾亂其前後,敵人雖眾,其將可走。事大國之君,下鄰國之士,厚其幣,卑其辭,如此則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注釋】
妄張詐誘:采用誇張欺騙的手段蠱惑之。妄張,誇張。
熒惑:迷惑。熒,使人目眩。
迂:繞開、迂回。
令會日路:使敵人正好在日落天暗時與我交會。
【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我想以少擊眾,以弱擊強,怎樣才能取勝呢?”
太公回答說:“以少擊眾,須待夜暮降臨之際,埋伏軍隊於深草叢林之中,或攔腰襲擊敵人於隘路險阻之處。以弱擊強,須得到大國的支援、鄰國的援助。”
武王又問:“我軍所在地形上,既無深草叢林可以埋伏,又無隘路險阻可以利用,敵人已經攻來,正巧還未到日暮時分;我方既沒有大國的支援,也沒有鄰國的援助,這又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可以用虛張聲勢、引誘詐騙的方法迷惑敵人的將帥,誘使敵人迂回前進,通過深山叢林或隘路險阻之地。引誘敵人多繞遠道,拖到日暮時與我方交戰,乘敵人前麵的部隊還沒有渡河,後麵的隊伍還來不及紮營,我則趁此時發動伏兵,猛擊其左右,同時出動車兵、騎兵擾亂其前後,敵人雖然眾多,其將必定敗走。采行此戰法,外交上加以配合,事奉大國的君主,禮遇鄰國的賢士,用厚金相贈,言辭謙遜,這樣就可以得到大國的支援、鄰國的援助了。”
武王說:“好啊!”
【心得】
本篇講述如何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的戰術戰略。
薑太公提出:以少擊眾要選擇有利的時空環境,即以客觀的優勢來彌補我軍主觀上的不足,而以客觀的劣勢來削弱敵軍主觀上的優勢,把兩方麵的工作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就能收到加倍的成果。比如草叢、黑夜、險阻,作為交戰雙方的時空環境,勝負往往就決定於誰更善於利用這種時空環境對自己構成優勢,對敵方造成劣勢。處於優勢者,雖少必勝;處於劣勢者,雖眾必敗,這是一般的規律。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偽裝強大,使敵方無法判斷我之虛實,因而不敢輕易與我交戰,如此便可保全我軍實力,安全撤退。
《南史·檀道濟傳》記述,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檀道濟統軍征討北魏,與魏軍連戰30餘仗多捷,進軍至曆城(今濟南市郊)時,因軍糧不濟而準備撤退。叛投魏軍的士兵泄露了宋軍缺糧謀退的消息,魏軍派密探潛入宋軍營地偵察。檀道濟早有預料,秘密讓軍糧官在晚上高聲點數軍糧,士兵用沙子充米、以鬥來量。一邊量,一邊唱:一鬥、兩鬥……幾石、幾十石,一袋又一袋的沙子高高堆放著,邊上撒些米粒。魏軍密探回報了宋軍糧足的消息,魏軍因此不敢追趕,並處死了宋軍的降卒。宋軍因此得以安全撤軍。
此後,唱籌量沙作為示假隱真的一條謀略,被曆代兵家所廣泛運用。
另有一則寓言故事叫做“狼來了”,告誡人們不要說謊話。但在敵我雙方的生死鬥爭中,“狼來了”是一種正常,甚至傑出的謀略手段。運用“虛虛實實”的謀略,實際上就是“狼來了”現象。運用和識破這個謀略是謀略家向來重視的問題。
以弱擊強還要取得外交上的支援和援助,道理和以少擊眾是一樣的。你取得了大國的支援和鄰國的援助,敵人就失掉了這種支援和援助;你若益加強盛了,而敵人即相對地被削弱了。
戰爭是一種強化自己和弱化敵人的雙管齊下的藝術。
八分險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相遇於險阨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敵右山而左水,與我分險相拒,各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