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犬韜篇(2)(1 / 3)

太公曰:“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車,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陣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卒。夫車騎者,車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人數也。”

武王曰:“車騎之吏數,與陣法奈何?”

太公曰:“置車之吏數,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易戰之法,五車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隊間六十步。險戰之法,車必循道,十車為聚,二十車為屯,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五車一長,縱橫相去二裏,各返故道。置騎之吏數,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易戰之法,五騎為列,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五十步。險戰者,前後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一輩,十騎一吏,縱橫相去百步,周環各複故處。”

武王曰:“善哉!”

【注釋】

當:相當、抵。

遮走北:斷其退路。

伺候:偵察敵人。伺,偵察。

踵:跟隨、接著。

吏數:軍官的編製方法。

率:這裏指車兵的一級單位。

輩:這裏指騎兵的一種戰鬥編組。

周環:即周旋、交戰的意思。

【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用車兵與步兵打仗,一輛戰車相當於幾名步兵?幾名步兵相當一輛戰車?用騎兵與步兵打仗,一名騎兵相當於幾名步兵?幾名步兵相當於一名騎兵?用戰車與騎兵打仗,一輛戰車相當於幾名騎兵?幾名騎兵相當於一輛戰車?”

太公回答說:“戰車是軍隊的羽翼,用以突擊敵軍、截擊強敵、阻斷敵人退路。騎兵是三軍的耳目,用以偵察敵情、追擊逃敵、斷絕敵人的糧道、襲擊流寇。因此,車與騎運用不當的話,若與敵戰,一名騎兵還不能抵擋一名步兵。如果三軍布列成陣,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戰,車、騎便於馳騁,一輛戰車便可以抵擋80名步兵,80名步兵相當於一輛戰車;一名騎兵可以抵擋8名步兵,8名步兵相當於一名騎兵;一輛戰車可以抵擋10名騎兵,10名騎兵相當於一輛戰車。如果在險阻的地形上作戰,一輛戰車可以抵擋40名步兵,40名步兵相當於一輛戰車;一名騎兵可以抵擋4名步兵,4名步兵相當於一名騎兵;一輛戰車可以抵擋6名騎兵,6名騎兵相當於一輛戰車。戰車和騎兵,是部隊中最武勇的實力。10輛戰車可以擊敗敵人之步兵1000人,100輛戰車可以擊敗敵人之步兵1萬人;10名騎兵,可以擊敗敵人之步兵100人;百名騎兵可以擊敗敵人之步兵1000人。這些都是大約的數字。”

武王又問道:“車兵、騎兵的軍官數目和陣法怎樣呢?”

太公回答說:“配置車兵的軍官數目是:5輛戰車設一長,10輛戰車設一吏,50輛戰車設一率,百輛戰車設一將。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戰,其法是:5輛戰車為一列,前後相距40步。左右間隔10步,列隊間距離和間隔各36步,在險阻的地形上作戰,其法是:戰車必須沿道路行駛,10輛戰車為一聚,20輛戰車為一屯,車與車前後相距20步,左右相距6步,列隊間距離和間隔各36步。5輛戰車設一長,縱橫相距2裏,每輛戰車撤出戰鬥後仍由原路返回。配置騎兵的軍官數目是:5名騎兵設一長,10名騎兵設一吏,百名騎兵設一率,200名騎兵設一將。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戰,其法是:5名騎兵為一列,前後相距20步,左右間隔4步,列隊間距和間隔各50步。在險阻地形上作戰時,前後相距10步,左右間隔2步,列隊間距離和間隔各25步,30名騎兵為一屯,60名騎兵為一輩,每10名騎兵設一吏,縱橫前後相距左右各百步,環繞一圈,各自歸回原處。”

武王說:“好啊!”

【心得】

此篇講述車兵、騎兵、步兵的性能和作戰能力的比較,以及車騎的編製和陣法。太公指出,車與騎如果運用不當的話,若於敵戰,一名騎兵還不能抵擋一名步名。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對人才的運用,好的統帥或領導一定會知曉“才有參差,各得其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