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犬韜篇(2)(2 / 3)

人的能力參差有別,大小不同。就像升不可盛斛,滿則外溢而丟棄。用人也是這樣,如果用非其能,又怎能不產生差錯呢?薑太公說:“平時多言多語,惡言滿口,終日不絕,這樣的人為眾人所憎惡,被人們嫉恨。可安排他們在閭巷間當差,察奸舉禍。這類人喜弄權術,好事多事,晚睡早起,勞而無怨,隻有婦人之能所以隻配做婦人之事。胸無城府,預先告訴別人檢察之事,心腸軟,勸人改過而勉加餐飯,為人老實,寡言少語,分配財物平均,這樣的人隻能做十人之將。對上善於言辭,恭敬有禮,對下專橫,不聽勸諫,好用刑罰,刑必見血,不避親情。這種人可做百人之將。言辭間爭強好勝,嫉惡如仇,斥人以刑,而使眾人整齊劃一,這是千人之將。神情謹慎,言語很少,關心士兵饑飽,熟悉下級艱難,這樣的人足可做萬人之將。戰戰栗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做事一日比一日謹慎,勤於所任之事,親近賢士,采納眾謀,用人有節製,言語不傲慢,忠心耿耿,竭誠盡力,這樣的人堪為十萬人之將。為人溫良敦厚,做事堪稱典範,一心一意,見賢則薦,嚴於執法,正直不阿,這樣的人,可以做百萬人之將。功名顯赫,聲傳鄰國,出入於豪門華屋,百姓們卻願意親附;誠而有信,寬容大度,長於領導組織,卓有成效地做事,善於反敗為勝,成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對四海之內的臣民就如同對待妻兒老小一樣,這樣的人是英雄的楷模,是天下之英主。”

此篇有很多古代軍事數學的知識,是軍事運籌與作戰實踐的經驗總結。這種貫穿著數學精神的兵種編製和陣法,隨著武器的進步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兵力設計方程式的運算永遠是不可廢的,因為它是任何一個軍隊實力估計的必要手段。

六武車士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選車士奈何?”

太公曰:“選車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長七尺五寸已上;走能逐奔馬,及馳而乘之,前後、左右、上下周旋,能縛束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後左右,皆便習者,名曰武車之士,不可不厚也。”

【注釋】

車士:乘車作戰的武士,即車兵。

周旋:指對付、應戰。

縛束:這裏指控製、掌執的意思。

彀:把弓拉滿。

八石弩:即拉力為960斤的弩。石:重量單位,古代120斤為一石。

【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要怎樣選拔車兵的武士呢?”

太公回答說:“選拔車兵武士的方法是:選年齡40歲以下,身長7尺5寸以上;跑步能追趕奔馬,並能在馳逐時駕馭車馬,能應付前後、左右、上下各方的情況,能控製旗幟,拉滿8石的弓弩,熟練地向左右、前後射殺敵人者。這種人是武藝高強的車兵,待遇不可不優厚。”

【心得】

戰車上的武王不僅要勇敢,還要有全方位的素質和技能,善於奔跑、行動敏捷,能夠駕車、扛旗、射箭,比一般的步兵、騎兵有更高的武藝,是古代士兵中作戰技術最全麵的人。對待這種士兵,太公主張待遇要特別優厚。

看來古代士兵的待遇——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薪水——是有等級之分的,其基本的原則是按能付酬。

“按能付酬”這種薪水製度,似乎比“按勞付酬”的給薪方式更為合理。按勞付酬隻適用於一種消極的簡單勞動,不適用於較為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消極的簡單勞動,比如我有東西,請你幫我挑到某處,我按這挑東西的重量和路程付給你相應的報酬。這種勞動不創造什麼,隻是一種勞動力的簡單出賣。複雜的創造性勞動則不同,它需要人的智慧、才幹和潛能的充分發揮。它要創造新的東西,這種新東西的價值,也許根本就不是金錢可以計算的。對這種勞動我們不能按勞付酬,而隻能按能付酬。比如公司聘請一位經理,大學聘請一位教授,你怎麼按勞付酬?若是經理人或教師都采行按勞付酬,按照所給予的報酬來付出他的勞動,也符合等價交換的原則,那麼他就用不著努力去發揮他的創造性潛能了。按勞付酬在這裏反而產生了消極作用,也是個不科學的概念。

所以,按能付酬才是一種最積極的薪水製度,它能充分調動人們的主體性潛能,讓人們更加積極地去從事創造性勞動,為社會增加更多的財富。因此,我們應該把按勞付酬與按能付酬做一適當的結合與調整,並以按能付酬為主,否則將會影響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七武騎士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