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附錄薑子牙與《薑太公兵書》(2)(1 / 3)

《後漢書·何進傳》載稱:“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壓)四方。’進以為然,入言之於帝。於是乃詔進大發四方兵,講武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12重五彩華蓋,高10丈。壇東北為小壇,複建9重華蓋,高9丈,列步兵、騎士數萬人,結營為陳(陣)。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下。禮畢,帝躬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陣)三匝而還。”由《六韜》而引出這麼一場規模宏大的天子閱兵典禮來。可以想見其書的非同尋常。

據《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在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曾叮囑:“閑暇曆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學《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由此可知,用兵如神的諸葛亮也經常地要從《六韜》一書中汲取營養。劉備的發跡創業與劉禪的降魏亡國,是否與學與不學《六韜》等兵書有關呢?

我看還是那句話:隻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然的話,劉備也不至於非在遺詔中鄭重其事地要求阿鬥(劉禪的小字)學習兵書了。(按,《申》指申不害的《申子》、《韓》指《韓非子》,它們與《商君書)》《管子》等諸子著作一樣,都包含有許多論兵的篇章。

孔德騏先生在幾年前曾寫了一本《六韜淺說》(書由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出版),他在緒論部分指出:“《六韜》的問世,標誌著我國先秦軍事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充實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寶庫。”“正是由於受到《六韜》事的思想的熏陶,許多人成為一代名將。

同時,由於該書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具有重要價值,又為曆代帝王和政府所重視。宋代元豐年間所頒布的《武經七書》中就包括《六韜》。”《武經七書》乃是武學必讀之書,可見《六韜》地位之高,影響之大。

曆代校勘、注釋、研究《六韜》的著作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自唐至今約近百種。其重要者如,唐代魏征有《太公六韜治要》,宋代何去非有《校正六韜》,明代劉寅有《六韜直解》,明代歸有光、文震孟有《子牙子評點》。

另外,自16世紀開始,《六韜》一書先後傳入我國近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並被大量翻譯和廣泛研究。尤其是日本學者,對《六韜》更是推崇備至,僅與之有關的著作就達40~50種之多。

在今人的研究、評注著作中,孔德騏的《六韜淺說》寫得深入淺出,值得一讀。該書共分四部分:

一、《六韜》的作者、成書時代和版本問題。

二、《六韜》的軍事思想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三、《六韜》六卷原文、譯文及淺說。

四、附錄:《六韜逸文》(清)孫同元輯。

書前有吳如嵩先生為《六韜淺說》所作的序言。該書的不足之處是對漢墓竹書《六韜》殘篇;敦煌寫本《六韜》殘卷及《群書治要》所錄《六韜》文關注較少。

關於《六韜》版本,從全本角度說,現存有20餘種,分別是:

宋元豐二年何去非校定的《武經七書》本;

宋元豐年間朱服校刊的《武經七書》本;

明嘉靖十年施德刊《校正武經七書》本;

明嘉靖三十二翁氏刊《武學經傳三種》本;

明嘉靖四十年臨海陳錫刊《武經七書》本;

清乾隆年間《四庫全書》抄本;

清光緒年間刊《武經三子全書》本。

民國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寫本;

民國二十四年上海涵芬樓《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刊《武經七書》本;

……

所謂《武經七書》,一是《孫子》,二是《吳子》,三是《六韜》,四是《司馬法》,五是《三略》,六是《尉繚子》,七是《李衛公問對》。

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始設武學,專門用以培養軍事人才。

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擴大武學規模,置教授,任以熟諳兵法的人,講以《孫子》、《吳子》、《六韜》三種兵書。

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改置博士、教諭,下詔校定《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並予刊行,即為《武經七書》。校定者何去非,是我國第一位武學博士,為人精通兵法,學識淵博。他在京城任教武學期間的教案,經蘇軾薦舉,得以《何博士備論》一書麵世,是重要的軍事人物評論專集。

《何博士備論》現存各種版本雖均散佚不全,但已流傳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國,引起了世界軍事史界的廣泛重視。

四《六韜》精神通天下

上文曾說過“古今通,精神通”的話,這裏還需要補充一句,叫“中外通,行業通”。古今、中外、行業“三通”,歸結到一點,還是“精神通”。所謂“精神通”,就是基本原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或許有人會說:《六韜》是易經八卦不成,怎麼能有那麼大的神通?我要提醒大家的僅僅是:舉一可以反三,窺一班可以知全豹;咀嚼體驗,自能神會靈通。

大家知道,日本人非常喜歡中國古代的兵書,美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古代的兵書。喜歡中國古代兵書的人們,不限於軍事家,還有體育家、企業家、商人,還有政治家、外交家、學者,上至國家首腦,下至平民百姓。人,與生俱來有一種競爭、向上、獲勝的本能,而競爭、向上、獲勝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是不分男女老幼的,是不分各行各業的。由此說到兵書,兵書講的就正是競爭、向上、獲勝的學問。兵法,乃是勝利之法,成功之寶。所有意欲一搏,為事業成功而“戰”的人們,不甘失敗,不甘落後,不甘遭到淘汰的人們,都應該讀讀兵書。

《六韜》是兵書的精華。

《六韜》中有許許多多足以作為人生格言的警句、妙論,我們分類集錄下來,供讀者采摘。

《六韜》格言之一——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