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道德是指在企業這一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推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道德活動的綜合。按照道德活動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企業的組織道德和員工個人的職業道德。企業道德既是社會道德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道德原則在企業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人格化了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自然求索,社會交往中,所應遵循的旨在調節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他企業,企業與他單位,企業與競爭對象,企業與服務對象以及企業內部各方麵關係的行為規範總和。“道德”這兩個字,“道”原是指人行走的道路,引申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和人們行為必須遵循的道理、規範。“道”與“德”的意思相近,是人們實行“道”的原則,內得於己、外絕於人,便稱為“道”。我們現在所用的“道德”這個概念,主要是指一定社會或階段用以調整人和人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道德規範的總和。它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特別是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而起作用的。
企業道德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積澱升華形成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推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按照道德活動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企業的組織道德和員工個人的職業道德。
企業道德既是社會道德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道德原則在企業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人格化了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自然求索,社會交往中,所應遵循的旨在調節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他企業、企業與他單位、企業與競爭對象、企業與服務對象以及企業內部各方麵關係的行為規範總和。
企業道德是企業及員工對共同道德標準統一的認可,它有功利性、群體性、實踐性、繼承性和時代性五個方麵的特征。企業道德具有功利性是由企業作為以盈利基本為目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在企業與市場以及社會的各方麵關係中道德因素之所以成為必要和被看重就是因為企業道德的完善能夠直接或間接的給企業帶來利益和發展,企業道德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武器之一。企業道德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即群體性。企業道德屬於一種群體道德,群體的自我約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從職業道德方麵來看,企業道德約束的對象是企業的全體員工,是一個群體,隻有這個群體的總體道德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說企業道德水平在改善。道德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本質地講,是一種實踐精神。道德的實踐精神本性決定企業道德也必然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企業道德蘊藏在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而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具體的行為,具有講求實踐的特性。此外,企業道德也不是無本之木,它是在繼承曆史上有關經濟活動方麵的道德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當然,企業道德產生之後也不是一成不變,是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的,即企業道德所具有的時代性的特征。企業道德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在曆史的發展和演變之下,當前的企業道德要求已經不完全同於最初的標準。
企業作為市場的細胞,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又必須使自身的獲利過程同時也成為有益於社會進步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過程,即必須注重企業道德。
四教之從禮,勵之以義
【原文】
吳子曰:“凡製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然戰勝易,守勝難。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
【注釋】
使有恥也:使人知道羞恥之意。古人認為“知恥近乎勇”,亦即知道羞恥,就能鼓起勇氣。
王:動詞,讀作“旺”,是稱王、成就王業的意思。
【譯文】
吳起說:“凡治理國家和管理軍隊,必須用禮來教育,用義來鼓勵,使他們有羞恥之心。人們有了羞恥之心,力量強大者可以出戰,力量較小者可以防守。然而戰勝敵人容易,但要守住勝利的成果卻很困難。所以說,從來進行戰爭的國家,得勝5次會招致禍患,得勝4次會導致疲憊,得勝3次可以稱霸,得勝兩次可以稱王,而得勝1次能成就帝業。所以靠頻頻打勝仗而取得天下的少,但由此而亡國的卻很多。”
【心得】
本段論述如何製國治軍。人們一般認為,治國以文,治軍以武,而吳起則認為這隻是看到問題的表麵,而忽略問題的本質。吳起指出,從根本上看問題,治軍也需要“文”,他說:“凡製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意即管理國家和管理軍隊都必須把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教育擺在首位,讓人民和士卒都懂得什麼叫禮義廉恥。懂得禮義廉恥之後,戰可以勝,守可以成,國家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