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爭史上,憑借著“知己知彼”而取勝的典型戰例很多,而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赤壁之戰”。曹操在收服青州起義軍後實力驟增,後經官渡之戰擊敗實力強大的袁紹,繼而弭平袁術,使北方得以統一。於是曹操揮軍南下,欲一舉消滅已不堪一擊的劉備和隻是表麵臣服的孫權。在萬分危急時刻,諸葛亮以聯吳抗曹說服劉備,並隻身前往東吳去勸說孫權。正當孫權猶豫不決之際,曹操投下戰書,號稱帶領80萬大軍來與孫吳決戰。孫權手下大臣,以張昭為首者主張“求和”,認為隻有“和”才能保全江東。諸葛亮在“群英會”上“舌戰群儒”,分析了當時曹軍的弱點:一是曹軍“遠來疲憊”,戰鬥力不強;二是曹軍不習水戰,正好有利於孫、劉聯軍發揮水戰之特長。
周瑜則更全麵分析曹軍之所以不可怕的根據:一是從人數上校正了曹操的說法,以減少孫權心中的壓力;二是論證曹軍戰鬥力不強,“以疲憊之卒禦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透過諸葛亮與周瑜對形勢的分析之後,孫權才下定決心與曹軍作戰。諸葛亮、周瑜以“知彼”而終能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
指揮者正確的布署源於正確的判斷,而正確的判斷源於對戰爭形勢的正確分析。在戰場上,將領的作用在於正確分析形勢,並根據具體形勢調整戰略戰術。如果不能從實際出發,隻會導致失敗。
吳起的這一個謀略思想對現代的商事戰爭也極為有用。經營者如可從眾所周知的資訊、資料來加以分析判斷,便得以獲知對手機密的經營謀略。相反的,各個國家、地區、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經濟和技術機密,這些機密一旦被競爭對手取得,便將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有時這些秘密會在公開的報刊資料上露出蛛絲馬跡,聰明的對手如能掌握這些線索,並細加分析,就可得知自己所要的情報。
1948年美國為加快飛機葉片的加工速度,提出了數控機床的設想。麻省理工學院受空軍委托進行設計研製,研製工作防備森嚴。1952年,這一個消息傳到日本,日本人千方百計想搜集相關情報。當時,日本科研人員發現美國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一張異樣機床照片後,馬上深入研究分析,在放大鏡下仔細揣摩,不僅確證了它就是數控機床,連工作原理部分也都分析出來了。最後,他們透過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日本留學生拿到數控機床的說明書,由此不僅掌握了全部技術的細節情報,甚至還發現美國設計中的缺點。後來,日本自己研製數控機床,從研製到投產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而這一成功使日本機床工業跨入一個新階段。
在當今的商戰中,研究和預測市場趨向,並據此確定經營方向的謀略思想的確非常重要。市場供求瞬息萬變,但總有規則可循。因此,公司在進入市場前,必須對相關的消費傾向、生產趨勢以及市場變化進行分析和預測,並以此作為公司經營決策的依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哈默還在經營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製藥廠。當時許多藥廠認為,由於軍方和政府取消了合同,製藥業將會出現蕭條景況。哈默卻獨具慧眼,預見戰爭一旦結束,隨著戰時藥品供給製的取消,群眾一定會掀起購買藥品的熱潮。因此,在其他藥廠正大批裁員、解雇化學師和藥劑師的同時,哈默反而增加人員和擴大藥房,並設法從國外進口藥材。後來,形勢的發展證實了哈默的預見,他抓住了機遇,使藥品生意越做越興隆。
香港巨富李嘉誠的成功之道主要也是在於他善於“未戰而妙算”——預測。他曾預測,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將更普遍用“花”來美化環境。但養花要有一定的空間,不僅費時費工,品種也受到限製,所以塑膠製成的塑膠花必將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他立即到塑膠花的創始地意大利進行現場考察,回香港後便集中精力籌備生產。由於預測精準,長江塑膠廠精心製作的塑膠花一上市便暢銷;更由於其價格比意大利的產品便宜一半,所以也受到歐美進口商的歡迎。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塑膠廠因此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塑膠廠,而他本人也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從軍事活動來看,吳起在本段中還提出“凡此不如敵人,避之勿疑。所謂見可而進,知難而退也”之謀略要求,強調在見到進攻的機會時,必須果斷地進攻。這在臨敵作戰時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克敵製勝。《百戰奇法·進戰》所指出的:“凡與敵戰,若審知敵人有可勝之理,則宜速進兵以搗之,無有不勝。”此處所謂“可”,不僅指力量,更強調機會。由此可知,軍事統帥應見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