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料敵篇(5)(1 / 2)

武侯又問一定能戰勝敵人的時機。

吳起回答說:“用兵打仗首先必須察明敵人的虛實,攻擊它的弱點所在。敵人遠來乍到部署未定,可以攻擊。敵人剛吃完飯,還未進入戰備狀態,可以攻擊。敵人在驚慌奔跑中,可以攻擊。敵人疲勞時,可以攻擊。敵人沒有占據有利地形時,可以攻擊。季節天氣對敵人不利時,可以攻擊。敵人部隊混亂時,可以攻擊。敵軍長遠跋涉,行動遲緩未能休息時,可以攻擊;渡河隻渡過一半時,可以攻擊;通過險關隘路時,可以攻擊。敵人陣勢屢次移動,可以攻擊;將帥與士兵分離,可以攻擊;敵人軍心恐懼動搖,可以攻擊。凡是遇到上述情況,就應當先派精銳的部隊衝向敵人,並且不斷派遣兵力接應它,行動要迅速,不可遲疑。”

【心得】

吳起在這段論述中,繼續對“料敵察機”、“乘虛而入”的謀略思想進行了深入的闡釋。他強調,必須“審敵虛實而趁其危”,在決定戰略戰術之前,必須察明敵軍的虛實情況,以攻擊其薄弱環節,因此,情報要準確而及時,並需善於處理、核實情報,這樣,才能透過真實情報,掌握戰機,克敵製勝。

對敵人和自己的情況都了解透徹,才能百戰不敗。政壇如戰場,要在軍事或政治交鋒中戰勝對手,就必須把握自身實力、了解對方戰力虛實。若不知彼不知己,盲目倉促上陣,結果必是百戰百殆。

戰國時蘇秦以連橫之術遊說秦王,他認為秦國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地勢險峻,沃野千裏,人民殷富,戰車萬乘,雄兵百萬,因而勸秦惠王並諸侯吞天下。蘇秦所說正是自穆公以來,秦國曆代君王孜孜以求的事,秦惠文王也希望秦國能早日稱霸諸侯,成就帝業。但是,他對本國實際情況的了解比蘇秦全麵、深入得多。他認為秦的羽翼尚未豐滿,從國家法令到政治教化都有不足之處,秦國稱霸天下的時機尚未成熟,此時不宜對外戰爭,因而婉言謝絕了蘇秦的遊說。

戰國時齊國每年都要舉行幾次大規模的賽馬會,齊威王和眾大臣都樂此不疲,喜歡在賽場上一爭高下。大將田忌的馬,馬力不佳,常常落敗。謀士孫臏暗中觀察之後,發現田忌的馬總體上雖不及威王精良,但若調度得當,便能出奇製勝。遂授意田忌將馬按優劣分成三隊,以下等馬與威王的上等馬比賽,以上等馬與威王的中等馬比賽,以中等馬與威王的下等馬比賽,結果一負二勝,贏了威王。

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鬥正酣。蘇俄為了取得兩國軍事對峙中的優勢地位,在美國的家門口古巴秘密建造進攻性導彈基地,企圖增強對美國的威懾力量。美國利用高空偵察機發現蘇俄這個行動,立刻作出強硬反應,向蘇俄發出強烈抗議。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封鎖古巴,全球美軍處於高度戰備狀態。在美國所表現出的不惜一戰的姿態前,赫魯曉夫退縮了,下令撤出在古巴的導彈設施。美國之所以敢於作出這麼強硬的反應,是因為事先已根據可靠的情報掌握了蘇俄在核武器方麵的底細,知道蘇俄在核武發展的科技上大大落後於美國,一旦美蘇之間爆發核武戰爭,蘇俄將占不到任何優勢。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以咄咄逼人的氣勢,成功地迫使赫魯曉夫作出妥協。

吳起的這一個謀略思想,對當今商戰亦有重要昭示。麵對複雜多變的商業生產經營活動,經營者必須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靈活精明的分析頭腦,仔細研究當前局勢,正確預占市場發展趨勢,才能進而根據具體情況和事物發展規律,及時而恰當地定奪經營決策、推出經營舉措。

台灣美吾發公司出品的美吾發美發用品推出之初,公司以人力推銷為主,廣告宣傳為輔,著力在大型的美容院、美發店來做推銷。後來,台灣經濟起飛,國民所得大幅增加,大部分居民已能購得起美吾發的產品,此時美吾發公司立即隨形勢變化而調整銷售策略,轉而以廣告促銷為主,人員推銷為輔。由於推銷策略的變化,適應了形勢的發展,因此大大提升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細心觀察事件發生前的征兆,把握和充分利用機遇,從而取得成功也是一種商業經營的重要謀略。置身市場經濟領域,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隻有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才能采取正確的超前決策。

阿奈特·魯是法國著名的女企業家,她的經營訣竅是及時把握需求動向,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順應潮流的新產品。1964年,年僅22歲的阿奈特·魯繼承了父業,主持貝納多船廠的經營。當時,她根據大量資訊預見遊艇熱潮即將來臨。於是,阿奈特·魯在她哥哥的協助下,開始建造一艘捕魚和遊覽兩用船。1965年,她在為貝納多船廠舉辦的第一次水上用具展覽會上展示了這艘兩用船。展覽一開始,就有三位先生看中這種設計新穎的兩用船,一次就訂購100艘。在以後的幾天裏,阿奈特·魯就接到6個月的訂單。阿奈特·魯認為,“最理想的經營方法就是在顧客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口味之前就推出新產品”。為此,阿奈特·魯建立了一個組織嚴密的銷售網,通過這些銷售網接觸顧客,與顧客保持密切的聯係,並定期集會,研究顧客的變化,預測遊艇駕駛員的需求,然後用圖紙和新產品將它體現出來。貝納多船廠正是準確地把握了顧客的需求動向,所以能不斷地推出受顧客歡迎的新型遊艇,使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