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論將篇(4)(2 / 3)

氣節中人必然賞識氣節中人。範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果敢堅毅地維護國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員工)的利益,並能夠把事態控製在最有利的一麵上,既保護了國家(或是公司)又抑製了事態的惡性發展,這其中必然充分體現了他的氣節和能力。那麼,這樣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對象。

第八、醉之以酒而觀其態。他是否有德,用酒將其灌醉,就會在其是否有失態的言語和舉止中得到證實。“醉之以酒而觀其態”,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來了解其變化的形態,從而判斷其修善的程度。酒本來就是使人狂放不羈之物,請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後失態,就太難了。所以,有不少人認為,醉之以酒而觀其德,此法甚好。人雖有德,醉後則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這就是說,酒醉後可以看出其德行,人雖有德行,酒醉後往往不能自我控製,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過觀察人的行動來識別人。

一個人在醒時“有德”是理所當然的,那麼,一個人在醉後就“無德”是不可以原諒的。“酒後有德”與“酒後無德”的差別就在於一個人對自身控製能力修煉的程度如何。一個修煉有素的人在任何場合及任何條件下都會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而對於一個平時懶散、隨欲而為、無心修煉的人來說,往往會在酒醉後更加放肆和大膽,甚至幹出的醜惡行為連他自己在酒醒後都不敢相信。

同樣是酒,偉人會喝得精彩,蠢人會喝得愚笨;大詩人會喝得豪氣衝天,小混混會喝得東倒西歪;英雄會喝得膽力過人,懦夫會喝得意誌頹廢;聰明人會喝得友情長存,“傻瓜”則會喝得無親無友。

喜時喝酒是助興,悲時喝酒是消愁。多數人在不悲也不喜時喝酒,沒別的什麼原因,就是嗜好。少許飲酒能助益,過量飲酒會誤事。酒是人在工作和交際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如運用恰當則會一帆風順,如運用錯誤也可能會變成“毒藥”,造成悔之晚矣的嚴重後果。

同樣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義來。感情酒、慶功酒、禮儀酒、進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適量;而寂寞酒、無聊酒、空虛酒、傷感酒、墮落酒則最好不去和不喝為好。

第九、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他是否好色,將其放在男女雜處的環境裏,就會檢驗出來。“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就是將考察對象放在男女雜處的環境裏,看他是否好色。色這裏專指漂亮的女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溫柔鄉”而不能自拔,就會造成於國於公於家於身都不利。聲色犬馬,皆人之欲,聲則為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悅耳的聲音不僅對心理,而且對生理都會帶來益處。這個道理可以說是老少皆知。但曆史上的唐明皇、陳後主卻“因色誤國”,最後落得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下場。究其原因,是他們過分沉溺於女色的靡靡之音中,從而不理國事的結果。

常言通:英雄難過美人關。人生中總會要經過幾道關,什麼金錢關、權力關等,而美色關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過好這些關,就看一個人的素質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素質較好的人,一般來說都能過好金錢關、權力關和美色關等;但也有一些意誌薄弱的人,思想素質較差的人,一般來說是難過這些關的。我們不反對男女之間的正常來往和正常相處,同時,我們也反對那種隻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視其為關係不正常的偏見。

關於欲念上的事,一個人絕對不要跌入其中,否則,一味貪圖享樂,便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而不能自拔。一個人應該有自製能力,抗拒欲念的誘惑。

男女之間的正常關係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過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關係。如有婦之夫、有夫之婦的男女,出現了第三者插足,出現了婚外情、外遇等現象就是不正常的關係。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狼或賣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敗壞的人。如果把這樣的人將其男女雜之以處,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對於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來說,把他們放到這樣的環境中,他所反映出來的是能夠很恰當地和諧地處理好男女之間的正常關係,他們絕不會因“好色”而自毀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識人,采取“雜之以處而觀其色”是為上策。

第十、促膝交談而觀其心。他是否誠心,在最近的距離內進行談心,也會從其言語和舉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實而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促膝交談而觀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離內進行談話,從而從對方的言談中、眼睛裏、表情上、動作等方麵來觀察出他內心深處的真實所在。促膝談心,大多是體現在情人之間,或是用在感情極為密切的人身上。聽其言,觀其行,是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中看出其內心世界的。說假話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飾,在最近的距離內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綻”來的。而講真話的人,也可以通過談話內容中的各個方麵反映出他的才智,從其表象的舉止中,觀察出他內心的虔誠度。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觀察出其缺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