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麵臨的競爭對手大致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願望競爭者,即滿足消費者目前各種不同願望的競爭者;二是一般競爭者,即滿足消費者某種願望而采取不同方法的競爭者;三是產品形式競爭者,即能滿足消費者某種願望的同類商品,而在質量、價格上相互競爭的競爭者;四是品牌競爭者,即能滿足消費者對同種產品具有不同品牌願望的競爭者。
其實,競爭者不僅存在於同行之間,不同行業之間也存在著相互競爭的問題。這種競爭有兩種表現形態,一是某種新興行業、新產品對老行業、老產品的替代。譬如,晶體管替代電子管,電視機衝擊電影業。所以,電子管生產廠家、電影業除了要對同行競爭對手進行了解外,還得注視這新興行業的競爭者。不要同行間殺得天昏地暗,最後卻被新興行業“一鍋端”。二是乍看起來幾乎毫不相幹、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之間也同樣存在著隱性的、然而又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消費者口袋裏的鈔票是一個常數,不是用在這裏,就是用在那裏,他們可以把這筆錢用於購買家用電器,可以去買高檔服裝,也可以用於旅遊。他們可能存在把這錢用於哪一方麵的模糊意向,但這意向並不是不可變更的,倘若哪一行業的哪一企業作出了頗能“蠱惑”人心的促銷宣傳,可能錢就流到他那裏去了。所以,我們對非同行企業的種種行為亦不可視而不見或漠然視之,亦需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去觀察他們。
對競爭對手的了解應當是深入的、細致的、全方位的,具體說來包括下述內容:
競爭對手所生產的商品要了解,以知道他們現在正在做什麼。這是對其現狀的了解,屬於最基本事實的了解。
競爭對手下一步還想幹些什麼?有哪些產品是即將問世的?有哪些產品是正在研製的?有哪些產品是其意向中考慮的。
競爭對手所有產品的價格,這些價格是屬於滲透定價法,即少盈利甚至不盈利以期擴大市場占有率的,還是撇脂定價法,以期從中獲取巨額利潤的。
競爭對手的產品有哪些特征?是節能型的(一是能節約現有能源,二是能開發、利用新能源)?輕微型的(即質輕、靈巧、微型)?工藝型的(把產品的實用性與藝術美結合起來)?安全型的(即讓消費者在更大程度上體驗到安全感)?智力型的(即實現產品的自動控製、賦予智力功能)?還是傳統型的(即老用途、老式樣)?
競爭對手的產品係列中有哪些遺漏、忽略,有哪些長處,有哪些不足?了解這一點的意義非常之大。日本人的許多產品進軍美國市場,都是在美國人產品係列中被遺忘的角落上首先大做文章,然後才全麵鋪開。
競爭對手產品的市場銷售量如何?是呈上升趨勢、下降趨勢,還是多年持平?
競爭對手的市場占有率如何?其成長率又是如何?
競爭對手的銷售形式、途徑以及經銷商的數量及其合理性如何?是否存在被競爭對手遺忘了的、拋棄了的然而卻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銷售形式與途徑?競爭對手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如何?經銷商對競爭對手有哪些不滿?有哪些抱怨?自己能否克服、消除這些不滿與抱怨?
競爭對手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如何?美譽度如何?在消費者及客戶心目中的形象又是如何?其知名度、美譽度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是逐日上升還是每況愈下?
競爭對手的廣告宣傳費用大約是多少?與其銷售額大概呈一個什麼樣的比例關係?他們的廣告主要是通過什麼媒介傳播的?
競爭對手的企業內部關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是上下同心、眾誌成城?還是人心渙散、勾心鬥角?
競爭對手的員工素質如何?如果企業的產品、銷售再上一個台階,其員工素質能否擔此重任?
競爭對手的企業主管即主要決策者具有什麼樣的個性特征?是開拓型的還是保守型的?是喜歡弄險的還是十分穩健的?是力圖創一番大事業的還是守業求安的?此外,競爭對手的企業主管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什麼?是重視產品開發還是重視市場營銷?是重視擴大規模還是力爭財政盈餘?
競爭對手企業的技術力量如何?是否有一批高科技人才作為技術支撐?
競爭對手的市場營銷策略是什麼?戰略指導思想是什麼?這些策略與戰略指導思想中有哪些優點?有哪些缺點?在缺點中,有哪些是屬於枝節的?有哪些是屬於致命的?
競爭對手的戰略指導思想和市場營銷策略的實現率有多高?換言之,他們的思想轉換為實際行為效率大約是什麼樣的比例?
從總體上看,競爭對手的生產水平、科技水平、市場銷售水平大致處在哪個等級上?與自己相比有多大差距?
若從上述各個方麵對競爭對手有一個透徹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對競爭對手的行為作出預測,前景作出預測,攻防能力作出預測。有了這些預測,我們就可以知曉我們現在能不能夠攻擊競爭對手,我們將來能不能夠攻擊競爭對手;若競爭對手對我們發起攻擊,其殺傷力有多大,我們能不能夠抵禦。這樣一來,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有了充分的主動權,就不會淪為憑死力、憑蠻力的盲目鬥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