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夏侯惇與於禁等人領兵到了博望,留一半人保護糧草在後慢行,自領一半精兵向前趕來,正遇上趙雲領兵1000前來。隻見趙雲的兵馬隊伍散亂,旗幟不整。夏侯惇大笑說:“諸葛亮以這樣的部隊作前鋒,無疑於驅羊飼虎。看來,這次要捉劉備、諸葛亮是捉定了。”趙雲一聽大怒,縱馬來戰。幾個回合下來,趙雲詐敗,撥馬便逃,夏侯惇於後緊追不放。追出10餘裏,趙雲回馬又戰,打了幾下之後又跑。曹將韓浩對夏侯惇說:“趙雲在誘我深入,敵人可能設有埋伏。”夏侯惇說:“瞧敵人這副德行,即使有十麵埋伏,也用不著害怕。”於是又縱馬緊追。
趕到博望坡,忽聽一聲炮響,劉備引軍衝殺過來。夏侯惇大笑說:“這便是敵人的埋伏了,不過千人而已。今晚我如不到新野,絕不罷兵!”說罷引軍來戰,劉備、趙雲不敵,急忙又逃。這時天色已晚,濃雲密布,風也越來越大。夏侯惇隻顧領兵追殺,道路越來越窄,兩邊蘆葦遍地,樹木叢雜。於禁一見:心裏驚慌,急忙對夏侯惇說:“道路越來越窄,樹木叢生,應防敵人火攻。”夏侯惇突然警醒,急令軍馬速回,可是為時已晚了,隻聽背後喊聲大起,關平、劉封所率士兵到處放火,一時間,四麵八方都是烈焰,又值夜深風大,熊熊大火滾滾燒來。劉備、趙雲回軍掩殺,曹軍人馬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曹軍糧草被張飛放火燒毀,博望城被關羽搶占。這一仗直殺到天明,殺得曹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急忙收拾殘軍,回許昌去了。
這一戰,諸葛亮以幾千人抗擊10萬曹兵,形勢可說是危險之極。但他卻巧妙地利用了夏侯惇的輕敵心理,先以趙雲為前鋒迎敵,令其詐敗,誘敵深入。他又預測到,夏侯惇有可能識破誘敵之計,故而又命劉備於地形寬闊處用兵,使夏侯惇誤認為這便是埋伏之兵,遂不以為意,一路緊追不放,直到追趕至山勢狹窄之處,但其真正的埋伏卻不是兵,而是一場熊熊大火。因此,曹軍人數雖眾,卻無用武之處,反而在大火的燒攻下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此戰一勝,關羽、張飛等人對孔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凡是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沒有不運用智謀的。遠古部落之間如果發生戰鬥,古代人可能還不太會運用智謀,勝負幾乎完全取決於雙方參戰人數的多寡。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人們累積了越來越豐富的作戰經驗,逐漸摸索出一些戰爭的規律,戰爭於是離不開智謀了。
劉邦與項羽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在滅秦以後進行了4年的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在實力上占有絕對優勢,手下謀臣猛將如雲,號令天下諸侯,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中,但最後自愧“無顏見江東父老”、哀歎“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不是劉邦,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這不能不歸功於劉邦的謀臣張良、陳平等人。據說,張良年輕時曾在橋頭遇一異人,傳授兵書數卷,張良刻苦鑽研,終於深通用兵之道,在幫助劉邦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由此可見,謀略的確非常重要,尤其在古代,人們甚至把有勇無謀的將領稱為“匹夫之勇”,頗含輕視之意。
後代的封建君主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更加重視謀略,有時為了要得到一個深諳兵法的將領不惜費盡心機。比如三國時劉備為了在亂世中實現割據一方的英雄夢,對號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猥自枉屈,三顧於草廬之中”。有一次諸葛亮酣睡不起,張飛發脾氣要去草堂後放火,劉備仍然耐心等待,毫無怨色,終於感動臥龍出山,幫助他在西蜀建立霸權。
在戰爭中謀士如此重要,在其他領域也莫不如此。
例如,各屆的美國總統都有自己的謀士,而且是不隻一個的“智囊團”。這些人個個精明能幹、足智多謀,從競選一開始,他們就為侯選人出謀策劃,幫助他在與對手的競爭中一步步取得優勢,最後登上總統寶座。所以,競選美國總統除了是金錢多少的較量外,更是一場雙方謀士們實力高低的較量。
在政治上如此,在經濟領域中又何嚐不是這般!許多經營者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有人高薪聘請工程師、大學教授擔任自己公司的顧問,平時他們不用上班,隻需在企業要作重大決策時出謀策劃。須知,一項高明的建議往往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甚至使麵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因此,現代化的市場競爭,可以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
人們對謀略作用的認識越來越充分,對謀略的運用也更加廣泛、深入和靈活。謀略的本質便是人類智慧的體現,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真正的謀略,要求領導者思維敏捷,明察事物的細微之處。即使隔著重重障礙也能預見禍福,並在危險尚未來臨就察覺它的存在——這才是所謂“將帥的謀略”啊!
企業經營管理要從防禦策略開始,先為不可勝。企業防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點:控製現金流的平衡;防止組織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動蕩;應對突發危機事件,在此基礎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高效管理團隊,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提高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