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應變篇(6)(1 / 3)

第三、促銷的避實擊虛。舒蕾洗發水剛出生就不得不與寶潔這一強大的對手展開競爭。麵對寶潔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舒蕾如果也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廣告運動中,無疑是蜻蜓撼柱。通過對寶潔的分析發現,寶潔的空中宣傳非常強勢,但在賣場的貨架前——這個爭奪最終顧客的戰場前沿卻力量空虛,因此舒蕾將大部分營銷資源集中在賣場裏,以終端的人員促銷、買斷貨架、賣場的立體包裝等手段,對寶潔展開終端攔截,終於獲得快速成長。

對於舒蕾的挑釁,寶潔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在寶潔看來,絲寶集團及旗下的舒蕾雖短時間內占了自己的便宜,但整體實力仍舊無法與自己相提並論,在市場投入上是打不起消耗戰的,這是舒蕾的“虛”,因此寶潔一方麵仍舊保持著較高密度的電視廣告,另一方麵增加對終端的投入,與舒蕾硬碰硬的展開終端爭奪,在空中和地麵兩條戰線上分進合擊,最終遏製了舒蕾以及其後的風影等洗發水的發展勢頭。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目前的競爭環境下,我們在為客戶製定每一個營銷決策前都要將自己和對手的資源進行反複比較,目的就是希望能更有效的“避實擊虛”。

十其有請降,許而安之

【原文】

吳子曰:“凡攻敵圍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宮,禦其祿秩,收其器物。軍之所至,無刊其木、發其屋、取其粟、殺其六畜、燔其積聚,示民無殘心。其有請降,許而安之。”

【注釋】

宮:上古房屋的通稱,這裏指官府。

禦:駕馭、控製。

祿秩:俸祿和爵位,這裏泛指官吏。

刊:砍、削。

發:打開,拆毀的意思。

燔:燒。

【譯文】

吳起說:“一般圍攻敵人的城邑有一套基本原則,就是城邑已為我軍攻破之後,應當分別進駐它的官府,控製和使用其原來的官吏,接管它的器材物資。軍隊所到之處,不要砍伐樹木,不要毀壞房屋建築,也不要奪取老百姓的糧食和宰殺他們的牲口,乃至焚燒積聚的財物,向百姓表明我軍不殘害無辜之意。如果有請求投降歸順的,應允許他們並加以優撫。”

【心得】

在這段文字中,吳起論述了攻破敵軍城池後所應采取的策略。他指出,在此情況下,應立刻采取措施占領各重要部門,沒收其器物糧草;同時,應安撫百姓,禁止一切暴行,使民心安定。

撫慰人民,討伐有罪,可以爭取民心,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剛攻下城池更需要百姓的擁護,以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武王伐紂時,曾出告示說:“殷王紂乃用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逖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悅婦人。故今予發難共行天罰。”又說:“紂王昏棄其國家,暴虐百姓。”告示上所說的,是實際情況,紂師雖眾,沒有戰心,反而紛紛倒戈,紂王最後登鹿台自焚。

劉邦入關,與秦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秦法。”又申明:“此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並告諭各鄉縣。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饗軍。劉邦又推辭說:“倉粟積蓄還多,不想讓父老破費。”秦人更加歡喜,唯恐劉邦不做秦王。

1916年,袁世凱稱帝。蔡鍔在雲南首先發難,列舉袁世凱19大罪狀,倡導正義,得到全國回應。袁世凱在全國一致的討伐聲中下台。

吳起所主張的乃是爭取民心的謀略。它成功的關鍵在於,己方的舉動是正義的,合平民心的。除了戰略運用得當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所為是民,所伐是罪,到處受到人民百姓的真心擁戴。獲得輿論的支援與人民的同情,有助於取得戰爭的勝利。

《禮記·檀弓下》說“師必有名”。曆史上許多政治家與軍事家用兵講求“名正言順”,沒有“名”就要假借或設法找一個“名”,以標榜自己發動的戰爭是“正義”、“順天道”、“合民意”的,借此尋求輿論支援與提高士氣。《東周列國誌》第94回記載:當初,秦約齊伐趙,蘇代向齊王建議:“兵出無名,事故不成。趙無罪而伐之,得地則為秦利,齊無與焉。今宋方無道,天下號為桀宋,王與其伐趙,不如伐宋”,伐宋“有誅暴之名”。後來齊、楚、魏三國伐宋,三國大將研究伐宋計謀時,魏將芒卯說:“宋王淫虐,人民離怨,我三國皆有喪師失地之恥,宜傳檄文,布其罪惡,以招故地之民,必有反戈而向宋者。”其打著“伐桀宋”旗號,發布宋王10大罪狀的檄文,宋國百姓於是同情和歡迎三國軍馬,痛恨宋王無道。這樣,三國軍隊便輕而易舉地攻下了宋國都城睢陽,殺了宋王偃,分了宋國的土地。

戰爭中的老百姓,用到商業競爭中就是顧客。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同類產品的一湧而上,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怎樣爭取顧客忠誠。現代營銷,競爭力體現在擁有忠誠顧客的總和。優秀的企業80%的利潤來之20%的客戶。那麼作為企業也應該把重點服務放在這20%的客戶上,並通過老客戶再發展新客戶,再使新客戶變為老客戶,使市場的雪球在一個個新老客戶的維係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