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吳起與《吳起兵書》(4)(2 / 3)

第三、《吳子》與企業管理

搞好企業管理,說到底,就是要搞好人的管理。隻有搞好人的管理,才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發揮每個職工的作用,使上下同心同德,充分發揮集體的才能和智慧,把企業搞好,使企業興旺發達起來。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麵。

1、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人才是具有特別的才幹、技能和專長的人,每個企事業組織的職能發揮都要依靠人才。特別是當今世界,已經進人高科技時代,技術是生產力,高科技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眾多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穩操勝券。

《吳子》說:“以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陣已定矣。”賢,是賢能,即才德兼備的人,這樣的人應居於領導崗位,這就是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而對於那些沒有才德的人,不管是什麼人都應居於下位,不得重用。實行這一條路線,就能把企業搞好,反之,任人唯親,拉山頭,搞宗派,走後門,拉關係,安插自己的親信,讓那些無能的人掌握實權,企業肯定是搞不好的。

2、不具一格選拔人才。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謂人才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把“人才”理解得十分狹隘,那就會失去人才。《吳子》在主張建立一支精銳部隊中說:“王臣失位見功於上者”和“棄城去守欲除其醜”應各編為一隊。這二種人都是有缺點錯誤的人,《吳子》主張重用他們,就是因為他們希望立功贖罪,有一定的特長,他們也是一種人才,這樣做可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對事業是有利的。

3、選拔戰略人才的標準。一個企業管理的好壞,關鍵是在領導幹部的水平,沒有好的領導幹部,是不能使企業振興的。這樣的高級管理人才必須要有以下條件:

《吳子》說:“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軍之事也。”它告訴我們作為一個高級管理人才,要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而且剛柔相濟,既堅強又有靈活性。那種光憑個人血氣之勇,遇事優柔寡斷,或處事認死理,缺乏靈活性的人是當不得重任的。作為一個高級領導幹部,他能夠製定企業比較周全的發展方案或籌劃整個企業的市場戰略和多角化戰略;還能夠掌握企業內外各種信息情報,多謀善斷,不失時機地作出決策。

具有掌握全局的指揮能力。《吳子》說,隻有懂得四機,方可為將。所謂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將帥,要善於掌握士氣,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善於運用謀略,善於提高戰鬥力。那麼,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人,應對全局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有那些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有那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解決?如何鼓舞員工士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把工作幹好,這一切都要有自己的見解,方能指揮自如,調動千軍萬馬去奪取勝利。

個人品德方麵的修養。《吳子》說:“然其威、德、仁、勇,足以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寇不敢敵。”意思是說將帥在威嚴、品德、仁愛、勇敢方麵還要成為下級的表率,使廣大士兵感到佩服;使敵人聞風喪膽,並能解決疑難問題,發布命令下級不敢違抗,他所在的地方敵人不敢進犯。作為企業的高級領導人,要有這方麵的個人修養,也就是說在員工當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人人佩服,說話有人聽,令行禁止。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從自我做起,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言必行,行必果,工作作風雷厲風行,處處給下級做表率,那麼,你的威信就自然樹立起來了。每個員工就會佩服、滿意,聽從你的調動指揮了。

處理好企業人際關係,使上下和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之一。《吳子》提出了四不和的情況:“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他還說“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所謂“和”就是和諧,團結一致,隻有團結,才有戰鬥力,隻有萬眾一心,才能完成艱巨的任務,取得勝利。在這裏,吳起強調了“人和”的作用,是決定勝利的因素。以往,人們幹事情,常提到“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而吳起沒有提前兩個因素,都強調了後一個因素,可見他已認識到“人和”是一個關鍵因素。無論幹什麼事情,如果人心渙散,一盤散沙,離心離德,是什麼事情也幹不好的。如果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正像俗語說的“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因此,一個企業要處理好上下級關係,職工之間的關係,使企業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都為了企業的共同目標而奮發工作、那麼這個企業就有希望。為了和諧,為了團結,企業領導要關心、體貼員工的疾苦,發揚愛兵如愛子的精神。同時,調動職工關心企業的發展,提倡職工提合理化的建議,擇其善者而從之,使每個員工都關心企業,與之同呼吸,共命運,這樣才能把企業搞好。比如日本企業的管理就是這麼做的。他們號召員工為企業出謀劃策,合理化的建議一經采納,就給以重獎;對員工照顧、關懷非常周到,甚至員工過生日,公司的領導也都關心到了,親自登門表示祝賀,並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因此,就使上下級關係非常和諧、一致,職工也就無後顧之憂,以企業為家,和企業生死與共,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