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會買食品嗎?購買食品應該注意什麼?
怎樣進行挑選和購買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增強在買食品時的自我保護意識。
2.指導學生懂得應該怎樣購買食品,學會根據保質期確定食品的新鮮程度,學會通過防偽標誌區分假冒偽劣食品,知道不能夠到街頭小販那裏購買食品。
3.提高學生對食品的鑒別能力,在活動中獲得購買食品的體驗和感受。
活動準備
請學生在課前收集6種食品的包裝和各種食品包裝的防偽標誌。
請學生獨立到商店購買一次食品。
活動建議
1.本活動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導人新活動。包括活動資料中的“想一想”和“看一看”兩項內容。第二部分指導學生學會根據保質期確定食品的新鮮程度。第三部分指導學生學會通過識別防偽標誌區分假冒偽劣食品。第四部分指導學生認識到,購買食品要去正規商店,不要購買小商販出售的食品。第五部分是綜合體驗活動。
2.在第一部分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布置的“獨立到商店購買一次食品”導人。例如,教師可以首先請學生彙報自己到商店購買食品的經過,並提出以下問題:你在什麼商店購買的?買了什麼食品?怎樣挑選的?你挑選的食品有沒有包裝?包裝上有出廠日期嗎?有保質期嗎?你購買的食品是在保質期之內嗎?包裝上有防偽標誌嗎?你認為你購買的食品價格合理嗎?通過以上問題,使學生體會到買食品中也有學問。
3.在完成第一部分活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根據保質期確定食品的新鮮程度。可以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裝拿出來,找到食品的出廠日期和保質期,並把其中6種食品包裝的保質期填寫在活動資料上。使學生了解到各種食品的保質期時間長短是不同的。買食品要注意保質期,過期的食品對人體的健康有害,不能購買。
4.在第三部分活動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問題:目前市場上還存在著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它們的危害非常大。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鑒別出哪些是假冒偽劣產品呢?在學生討論後,引導學生觀察各種食品包裝上的防偽標誌,並把它們剪下來,貼在活動資料的方框中。使學生認識到,購買食品要看防偽標誌,沒有防偽標誌的假冒偽劣產品不能購買。
5.第五部分活動可以采用討論的方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先進行一次統計,有多少人曾經到街頭小販那裏買過食品?買過什麼食品?食用以後有沒有發現身體不適的現象?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到街頭小販那裏買食品好不好?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購買食品要去正規商店,不要購買街頭小商販出售的食品。
最後創設情境,請學生研究活動資料中“選一選”中提出的問題。本題目選擇第一項“5個2元”比較合適。在保質期同是兩天的前提下,價格最低。但如果學生選擇其他結果,隻要說得合情合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例如,選擇第三項“1個5角”,雖然價格最高,但是如果隻需要一個麵包,多買了會造成浪費,選擇這樣的結果也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