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誰家裏做過客?你是怎樣做客的?咋樣做個受歡迎的小客人?選擇什麼時間到別人家做客?怎樣叫門?怎樣向主人問好?能隨便打斷別人說話嗎?你想玩玩具,應該怎麼做?怎樣和主人告別?

思考

你的同學生病了,老師帶你去看望,你準備做什麼?

你去阿姨家做客,阿姨送給你一件漂亮的衣服,你怎麼辦?

爺爺過生日,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祝賀,你應該做什麼?

分析

你到別人家做客時這樣對不對?為什麼?

研究

別人怎樣到你家做客的?你有什麼感受?

活動

和爸爸、媽媽商量,到誰家裏去做一次客。做客的計劃完全由你來製訂、做完客之後,把你的感受告訴老師和同學。

和小組同學商量,到哪位同學家去做客。大家共同製定做客計劃。可以按照做客計劃在班上進行表演。

活動目標

1.教育孩子從小懂禮貌,關注別人的感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合作意識。

2培養學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彙報展示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3.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體驗做客之道,使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小客人。

活動準備

1.請大家回憶自己做客的經曆。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到別人家裏做過客,他們的表現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的行為是否得體,很少得到及時的反饋。通過回憶,引起學生有意識地思考“如何做客”的問題,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沒的說、沒的做。

2.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準備錄像或多媒體課件,把正確與錯誤的表現展示在學生麵前。

活動建議

1.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情境劇的形式打破“一問一答”、“看圖說話”的教學方式。本課中的許多活動內容可以通過情景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如:表演自己怎樣做客,表演客人正確、錯誤的做法和主人不同的反應。模擬表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能力,加深學生對各種做法及其結果的認識和理解。

3.活動要落實在指導學生行為上,避免空洞說教、紙上談兵。活動的目的是否真正落實,不僅要看學生知道不知道該怎樣做,更要看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所以有必要安排學生進行“做客”的實踐活動,並請主人和學生家長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開展評比活動,激勵學生爭做“受歡迎的小客人”。

背景資料

1.做客的禮貌要求:應邀做客要按時到。遇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到,事後應及時向主人說明情況。初次到主人家赴宴或做客,可以適當帶些禮品。如果是熟客,一般不帶禮物。見麵時對主人家的其他成員應按“長幼有序”的原則,親切稱呼問好,然後再同主人敘談。攀談應注意禮貌,姿勢要端正自然,語氣要溫和親切,並注意傾聽主人的談論。在主人家不亂翻亂看,不果皮垃圾,未經主人同意,不拿走主人的任何東西。在別人家吃飯時,應首先表示請主人與長輩一同進餐,待主人也入座進餐後自己再吃,並切忌狼吞虎咽,挑挑揀揀,亂灑湯飯等不雅行為。飯後應向主人恰當地表示謝意,無特殊原因,做客時間不宜過長,尤其不要影響主人的工作與休息。告別時,注意向主人及家庭成員招呼“再見”,並誠意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裏做客。主人熱情送客,客人應及時請主人留步。

2.待客的禮貌要求:強調主動、熱情、周到。約定待客的時間後,主人一定務必提前在家等候,並將房間打掃幹淨。客人來到,主人應起立迎接,主客敘談時應謙遜有禮,坐立自然,尊重對方,並注意熱情招待。留客人用飯應注意分工,布置飯菜時仍有人陪客。客人告辭,主人要熱情送別,並適時對招待不周之處表示歉意,同時歡迎客人再次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