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滁州前線(1)(2 / 3)

“是”

“還有,”辛棄疾指示道:“明天出一張告白,就說凡是逃亡出去的,希望他們趕快回來:沒有田地的,由官府將無主荒田租給他們;缺少農具、雜畜和種糧的,由官府貸給他們;要蓋房屋的,官府也可以借錢給他們。”

“是”

第二天天還沒亮,辛棄疾換了一身便服,騎上耿京當年的坐騎,佩戴著劉漢贈送的寶劍,向城外西南方馳去。

一路上都是光禿禿的山頭和荒蕪的土地,使辛棄疾回想起當年走過揚州一帶的情景。“不能再讓金兵在這兒踐踏了,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想著,跑著,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大片青綠的麥田之間,好一派勃勃的生機啊!辛棄疾暗暗思忖:這大約就是昨天在城頭看到的那塊綠洲了。

烏龍駒穿過了麥田,來到了一個青山環抱的村落。隻見村前的廣場上圍了不少人,人群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喝采聲。辛棄疾立刻下馬走近前去,想看個究竟。

人們圍了一個圈子,圈子裏有個近四十歲的大漢在舞動一把大刀。那刀象風車似地旋轉,真個是水潑不進,針插不進。舞到後來,隻見人在騰躍,大刀卻剩下了一團白光。眾人喝聲采,那大漢便收住了大刀,另幾個年輕後生又接上去揮舞一番。這樣接連有十來個人上場,在頭一個大漢的指點下,非常認真地練習著。

辛棄疾擠在人群當中,也不斷地喝采。開始人們沒有注意他,後來那個大漢發現來了個陌生人,便走過來,把辛棄疾上下打量了一番,盤問道:“你是什麼人?”

“過路的客人。”辛棄疾微笑道。

人們聽辛棄疾說的一口外鄉話,都警惕地圍了上來。

“這人說不定是女真的奸細!”有人表示懷疑。又一個說道:“不象,要是女真的奸細,哪敢大白天騎著馬闖到這兒來?”

“嘿,好大的膽子,還帶著家夥呢!”

“……”

有人對大漢咬了個耳朵,大漢便對辛棄疾喝道:“不管你是什麼人,跟我們到村子裏走一遭!”話剛說完,幾十個人擁了上來,把辛棄疾推推搡搡地帶進村去。辛棄疾也不聲辯,隻是跟著走。

這是一個很大的莊園,背後緊靠琅玡山,前麵是一條寬闊的護莊河,隻有一架吊橋可以進出。辛棄疾心裏想,這肯定是一個財主的莊園。

莊園裏麵,形勢險要。房屋都建造在曲曲折折的山穀裏,門前一律插著兵器。山穀中間,開了不少梯田,麥苗長得一片青綠,茁壯可喜。

走到一座茅草屋前,人們都停下了腳步,把辛棄疾圍了個水泄不通。

“你到底是什麼人?”那大漢握著大刀,厲聲問道。

辛棄疾知道不說出身份,還要糾纏下去,便不慌不忙地從腰間解下滁州知州的印章,和藹地說道:“我就是剛剛上任的知州。”

人群中發出了驚詫聲,大家在竊竊私語。

大漢稍稍客氣一些,說道:“既是本地知州,屋裏請坐。”

辛棄疾笑道:“不必了,鄉親們都在這兒,好說話嘛!”

“有什麼話好說?!”一個老年農民,生氣地把拐棍朝地下一敲,冷冰冰地說道,“要我們還官府的賦稅,對不起,一文錢也沒有!”

辛棄疾笑起來了:“老人家,幾時見過當地知州一個人出來向種田人要賦稅的?”

“那你是幹什麼來了?”人們七嘴八舌地問道。

“我是出來看看的。”辛棄疾解釋道,“現在朝廷把這裏的事情交給了我,我應該出來察訪一下鄉親們的疾苦嘛!”

大漢衝口說道:“疾苦?就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吐不盡!不過,說給你們做大官的人聽,又有什麼用處?!金兵沒來的時候,你們就一個勁兒地要這個捐,催那個稅,一個吃不飽的知州走了,又來一個張大嘴的‘老爺’,恨不得把百姓的骨頭都啃下肚去!等到金兵一來,你們卻逃得比兔子還快!”

群眾輕蔑地哄笑起來。